面对最精锐的日本关东军,东北抗联有多难,打猎都不准用子弹!

楚风文史 2025-02-08 02:57:5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里,一群人蹲在雪堆后面一动不动。他们的衣服早已被冻得硬邦邦的,脸上结着厚厚的冰霜。

饥肠辘辘的肚子一直在咕咕叫,可没人敢出声。不远处有一只野兔蹦蹦跳跳地经过,战士们的眼睛都亮了。

拿枪打?不行,一声枪响就会暴露位置。这群人,就是在东北抗击日寇的抗联战士。那么,在极寒、饥饿、武器短缺的情况下,他们到底是如何撑下来的呢?

饿到吃鞋子的日子

1939年的冬天格外严寒,大雪纷飞,寒风凛冽。

东北抗联的战士们隐藏在茫茫林海雪原中,已经好几天没能吃上一顿像样的饭食了。

身边能啃的树皮都被剥光,松针也煮过一遍又一遍,除了充饥,几乎没有任何营养可言。

长期的饥饿让战士们的体力急剧下降,一个个都瘦得皮包骨头,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随时都有倒下去再也起不来的危险。

有几个战士实在是扛不住了,饿得眼冒金星,就把自己脚上的皮鞋脱了下来。

他们先把鞋子用雪水泡软,再用石头把鞋面鞋底捶打成薄薄的皮片,然后放进锅里煮成了一锅所谓的"肉皮汤"。

当这锅散发着淡淡皮革味道的汤喝下肚的时候,有个战士居然笑着说了一句:"真香啊!"其他人听了,也都会心一笑。

能在这种环境下还保持乐观的心态,实在是难能可贵。

这样饿到吃鞋子充饥的日子并不罕见。东北抗联的战士们经常要忍饥挨饿,有时候一连几天滴米未进,只能靠野草树皮充饥。

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或放弃,而是咬紧牙关,硬是挺了过来。这种顽强的意志和革命的决心,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日本人的“阴招”

东北人民对抗联战士非常支持和照顾,他们知道抗联是在为整个民族抗击侵略者,因此经常偷偷给抗联送去粮食和物资。

可日本人岂能容忍呢?他们很快就发现了老百姓和抗联的联系,于是在1939年想出了一个非常卑鄙无耻的“阴招”。

他们强迫所有住在山区的百姓全部迁移到山脚下的村庄里,还在村子外围修筑了一圈又高又厚的围墙,挖了好几道深沟,完全把村民们隔离起来。

村子周围还设置了许多岗哨,所有出入的人员都要严格检查"良民证"。如果发现有谁胆敢偷偷给抗联送粮食、传递信息,日本人绝不手软,直接按"通匪罪"处死。

老百姓被赶到山下后,抗联战士的日子就更加艰难了。本来就物资匮乏,现在连找老乡要口吃的都成了奢望。

战士们只能自力更生,下山偷袭日伪军的粮草仓库,冒着生命危险换取宝贵的口粮。

即便如此,每次缴获也都十分有限,根本无法保证全体战士的需要。不少人只能忍饥挨饿,艰难度日。

日本人的这个卑鄙招数,给抗联带来了很大打击。一方面,他们失去了民间支援,给养问题更加严峻;另一方面,当地百姓也失去了抗联的保护,沦为日军的刀下亡魂,被迫为日寇做牛做马。

在这样的局面下,抗联战士依然没有屈服,而是继续战斗下去,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在冰天雪地里活着比打仗还难

东北的冬季是出了名的寒冷,温度常常低到零下三四十度。

在这样的极寒天气里,抗联战士根本不敢轻易生火,因为哪怕是一点火光,都可能被敌人发现。

只要暴露了行踪,等待他们的就是日军疯狂的扫荡和围剿。

无奈之下,战士们只能在冰天雪地里露宿。入夜后,他们就随便找个地方躺下,把身上的雪拍松,然后用厚厚的雪块当作被子盖在身上。

当有人问起抗联战士是如何熬过那些寒冷夜晚时,他们淡淡一笑:"关键是一躺下就不能乱动。只要保持静止,渐渐地就不会觉得特别冷了。可如果乱动的话,全身上下会更加冰凉刺骨,那才叫真正受罪呢。"

尽管如此抵御寒冷,可还是有不少战士的手脚冻伤,留下了终身残疾。更悲惨的是,有些人实在抵挡不住酷寒,在夜里悄然离世。

第二天战友发现时,他们的尸体已经僵硬如石、冻得跟铁块一样了。这样的场景,让所有人内心都罩上了一层阴霾。

其实,对于抗联战士来说,在冰天雪地里活下去,比上战场杀敌还要困难得多。

在战场上,他们手握武器,可以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尊严。

而在这无边无际的林海雪原,面对的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敌人:饥饿、寒冷、疾病……这些无形的杀手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他们的性命。

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持十四年而不屈服,抗联战士的意志和勇气,当真无人能及。

子弹比命还珍贵

对于东北抗联来说,最缺乏的就是武器弹药。

这支游击队伍要依靠缴获和自制来补充军工物资,因此子弹对他们而言是比生命还珍贵的东西。

为了节约子弹,抗联战士必须一颗子弹一个敌人,绝不能有任何浪费。

在日常生活和作战中,战士们对子弹的数量了如指掌,时刻都在盘算和规划。

他们甚至专门定下了一条铁律:打猎时绝不许用枪支,以免暴露行踪。

就算是看到野兔、松鼠之类的小动物在眼前跑来跑去,战士们也只能强忍着饥饿,耐心地用绳套或木棍等原始工具去捕捉,决不能开枪。

有一次,几名战士花了整整三天时间,终于用绳套逮住了一只松鼠。对于常人而言,用三天去捉一只松鼠,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可对饱经忧患的抗联战士来说,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收获了。有了这一点果腹之物,大家的心情也都轻松了不少。

打仗时更是如此,战士们都尽量等敌人近到十几米开外,才敢扣动扳机。一颗子弹必须换一条敌人性命,这几乎成了一种本能。

为了能回收利用子弹,年纪小的战士还专门负责在战场上捡拾弹壳,把没打完的子弹收集起来,以备后用。

这种节衣缩食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多年,可抗联战士从来没有怨言。他们深知,手中的子弹关乎民族的命运,容不得半点挥霍。

正是凭着这种锱铢必较的精神,抗联战士才能在弹尽粮绝的悲惨境遇下,将抗战进行到底。

《——【·结语·】——》

“东北抗联”的故事让人心酸。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躲着,饿了啃树皮,渴了吃雪。

明明看见野兔就在眼前,还不敢开枪打,就怕暴露了位置。可这些人硬是挺了十四年,死也不投降。

有人问他们值不值得,他们说:"值得,为了不给后人丢脸,再苦也得挺着。"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东北抗联史实记载》人民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