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到底多大规模最好?看2024年95所高中(校区)面向合肥招生:有一个年级2000人的超级高中,还有40人袖珍高中

万民说 2024-11-29 17:02:49

随着合肥城市的快速发展,合肥的高中教育规模也越来越大。近年来给家长们最大的感觉是高中学校越来越多,高中学校越来越大。有不少家长问:一所高中到底多大的规模、每个年级到底多少学生合适?

2024年中考,合肥市共有95所高中(校区)参与普通高中招生,总招生计划63990人。我们先来详细了解一下合肥市区和合肥下辖的“四县一市”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具体情况如下。

01.合肥市区

42所高中(校区)参与普通高中招生,招生计划30180人。

招生1000人(不含)以上的高中有9所,分别是:

合肥一中滨湖校区2030人;

合肥一中瑶海校区1090人;

合肥四中1050人;

合肥六中1830人;

合肥七中1500人;

合肥八中匡河校区1600人;

合肥九中新站校区1100人;

合肥十中1575人;

合肥一六八中学1690人。

招生计划都在200人(不含)以下的高中有4所,分别是:

合肥安生学校90人;

合肥新华公学115人;

合肥高新中嘉学校50人;

合肥市包河区协和双语学校40人。

02.肥东县

11所普通高中参与招生,招生计划8800人。

招生1000人以上的高中有3所,分别是:

肥东一中1400人;

合肥一中肥东分校、圣泉中学(民办)各1150人。

招生200人(不含)以下的高中为肥东县梁园中学150人。

03.肥西县

共有7所普通高中参与招生,招生计划5220人。

各校招生计划都在200人(含)以上,招生1000人以上的高中有合肥八中铭传高中1055人。

04.长丰县

共有11所普通高中参与招生,招生计划6680人。

招生1000人以上的高中有2所,分别是

合肥一六八中学教育集团长丰一中1300人;

合肥一中教育集团北城分校1100人。

招生200人(不含)以下的高中为合肥双凤高级中学180人(民办)。

05.庐江县

共有12所普通高中参与招生,招生计划7600人。

招生1000人以上的高中有3所,分别是:

庐江中学1300人;

庐江二中1500人;

安师大附属庐江三中1200人。

招生200人(不含)以下的有:

庐江县乐桥二中(民办)120人;

庐江县兴华学校(民办)130人;

庐江县庐南学校(民办)70人。

06.巢湖市

共有12所普通高中参与招生,招生计划5510人。

招生1000人(不含)以上的高中有2所,分别是

巢湖一中1150人;

巢湖二中1160人。

招生计划200人(不含)以下的高中有巢湖市老骥学校(民办)、巢湖市新华学校(民办)、巢湖市巢扬学校(民办)和巢湖市汇文实验学校(民办)各招90人。

20所招生计划千人以上的超级高中,公办占大头,市区是主力,19所是公办,只有1所是民办(肥东圣泉),肥东圣泉合肥的民办老大当之无愧。20所高中(校区),市区9所,占了将近一半,肥东和庐江各3所,长丰和巢湖2所各2所,肥西1所。

13所招生计划200人以下的袖珍高中,12所是民办,1所是公办(肥东梁园中学);肥西没有,市区4所,巢湖4所都是90人,庐江3所,肥东和长丰各1所。

95个高中(校区)招生人数最多的是合肥一中滨湖校区2030人,合肥一中滨湖校区领跑整个排行榜;招生人数最少的是合肥市包河区协和双语学校,只有40人。

高中每个年级到底多少学生合适?有人说多了好,还有人说少了好。教育部对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要求是“每个年级不得超过1000人”。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规范》中明确:新建普通高中学校规模不超过3000人。安徽省教育厅的规定和教育部的要求基本吻合。

高中规模规模过大,学校的组织形态、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会发生变化,导致行政化色彩加重,管理有简入繁不可避免的增加管理层级,加大管理宽度,最后的结果是患上“大组织病”:层级过多,管理固化,效率低下,缺乏弹性,行政化色彩加重,管理行为多于教育行为。

规模过小,一方面可能导致硬件跟不上,再加上人少,很多活动没法正常开展。比如全校两百个学生,正常的开个运动会、晚会都困难,学生全面发展也受限。另一方面在“3+1+2”新高考条件下,12种组合,学生数量过少的学校,比如一个年级五六十个学生、七八十个学生,师资力量不仅捉襟见肘,而且很多组合也没有条件去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剥夺了学生选择权。

高中规模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保证高中适度的办学规模,增强学校管理的有机性,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更是学校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看完合肥95所高中(校区)的招生计划,您觉得高中一个年级规模到底多少学生合适?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4

万民说

简介:独立思考,坚持原创;立足实际,服务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