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靡的乌苏啤酒,为啥现在不火了?真实原因让人扎心

老阿七说史 2025-04-19 13:48:53

“网红大乌苏”曾是烧烤桌上必不可少的嘉宾,尤其是到了夏天,三五成群的好友聚在小摊前,一串肉一口冒凉气的大乌苏,那叫一个巴适得很。

乌苏乃是新疆品牌,在一众啤酒中以迅雷之势杀出重围,占据了人们的必点榜首。

而乌苏之所以能红出圈,一方面是大气瓶装,另一方面则是后劲很猛,两相加持,勾起了年轻人的芳心。

进而晋升成了网红啤酒,搭配勇闯天涯的标语,火的一塌糊涂,不够卖是乌苏的标配。

可花无百日红,网红总有过气的一天,乌苏啤酒不出意外跌落了神坛,销售额直线下滑。

那么问题来了,乌苏到底凉在了哪?为何断崖式下跌?

1. 命运转折

顾客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品牌的产品好不好,顾客尝过就知道,很多网红品牌,最后都是败在了品质上。

大乌苏也不例外,品质肉眼可见的差,销量能好就怪了,如果说先前的乌苏是粮食酒,那么现如今就是科技与狠活。

直接将顾客当日本人整,很多都是老酒蒙子了,好不好一口就能分辨,乌苏的走偏路,显然成了击垮自己的转折点。

说实话,乌苏诞生初期,创业路不好走,行业竞争太激烈,乌苏一个新兵蛋子能是谁的对手?

差点没被干趴下,好在运气使然,熬过了最艰难的时间段,收购了新疆的啤酒集团,才迎来了高光时刻。

摸爬滚打变“老油条”的乌苏,早已身经百战,一出手就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以及荣获新疆酒类的香饽饽。

这一步棋,乌苏走得相当漂亮,其实早期的乌苏受欢迎不要太正常,东西是好东西,是金子总会发光。

单看早期乌苏的配料,就能明白其为何高居鳌头,那是人家值得,优质大麦,天山雪水是乌苏的标配。

就问这种配料做出来的啤酒,能不好喝吗?后劲的冲击给了消费者们新奇的体验,导致乌苏一炮而红。

被贴上时兴的标签后,乌苏彻底红透了半边天,成为了年轻人的宠儿,追捧的人越来越多。

逐渐流量飙升,在网络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来乌苏的前途一片光明,奈何当嘉士伯插手后,一切变了味。

资本的产物能好到哪去,人家是明明白白挣钱来的,品质好不好压根不是在乎的点。

反正总有人买单,能赚一点是一点,配料表更是改了又改,只剩下大米了,主打一个节约成本,口感跟之前天差地别。

可以说,资本摧毁了乌苏,最无语的是,新乌苏装都不装了,就是科技与狠活怎样。

知道的是资本圈钱,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跟乌苏有仇,专门奔着毁掉一切来的。

当营销大于品质时,代表和这个产品也走到头了,消费者是有购买力但不是傻。

乌苏的改变,全被看在眼里,这场关于资本的游戏,大家不参与了,嘉士伯也没占到什么便宜,不断压缩成本,放大终端价。

充分证明了,资本赚钱没有心,买下厂房之后坐等收钱,至于做出来的是什么东西,又不是他自己喝。

2. 情怀不能当钱包

除了品质疯狂倒退外,乌苏还拼命的涨价,仅仅一瓶定价在了十几元,一桌喝下来上百绰绰有余。

不得不说,明明可以抢钱,非要送消费者一瓶啤酒,真的哭死,很多消费者,对此怨言连天。

“那么贵,喝雪花不好吗?”

万万没想到,乌苏的落寞带动了雪花的涨潮,要知道,起初乌苏走的是物美价廉、实惠管饱。

可品质的下降,价格的提升,都变成了不值当的东西,全球消费降级,大家都是能省一点是一点。

有口味不错的低廉啤酒,自然是选择对方了,乌苏要啥没啥,当然被广大消费者抛弃了。

而雪花的价格才几块钱,一桌喝下来几十块足够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况且乌苏的口味还不如雪花好喝呢。

渐渐地关于这样的言论,流传了出来,皆是消费者们的仗义执言,如果说品质是乌苏裂开的第一条缝隙,那么价格就是乌苏坍塌的第二条缝隙。

尤其是现在的人们,钟爱性价比,特别是年轻人,早已告别了大手大脚,货比三家才是常态。

乌苏明显没跟上节奏,一些名不副实的网红产品,都面临着被抛弃的境遇。

多花钱喝狠活,不存在的,有买乌苏的钱,消费者更愿意加点钱买好的,可以说,乌苏乃实打实的流量变现。

基本上已经被榨干了价值,算是赚了个快钱,消费者们也许不识货,但钱包比他们更加诚实。

情怀是不能当饭吃的,乌苏要是照例发展下去,被遗忘的可能性指日可待。

3. 过气网红

品质、价格都是乌苏致命缺点,其次则是理念,年轻人们现在不讲究醉酒那一套了。

更多的是微醺刚好,且市面上可供选择的酒类太多了,延伸出的鸡尾酒、果酒,口感好味道佳,深受年轻人们的追捧。

后劲足已经是时代的缩影了,还有的因为乌苏后劲大,导致身体不适,也成了婉拒的理由之一。

因此乌苏在过气网红的路上,前进不止,周围的消费者也是这么个看法,属实太致命了。

营销吧,太过了,增加设计感与新鲜感,又诚意不太够,别的啤酒卷生卷死时,乌苏像极了在其中假装努力的品牌一枚,做是做了,用没用心只有自己知道。

对比雪花的获奖,更加把乌苏放置在了尴尬的境地,它的创意吐槽声一片,别的啤酒品牌都紧跟时代步伐,乌苏反而有一种淡淡的死感,就是爆火也行,凉了也好。

简称破罐破摔,吃老本的现象不要太明显,乌苏到底还有没有市场,只需要去问一下烧烤店老板。

只能说,你把消费者当回事,消费者才会给你面子。

信息来源:

1.餐饮新纪元《风靡一时的网红乌苏啤酒,为何如今不火了?餐馆老板:没回头客》

2.金融投资报《“夺命大乌苏”的荣光与隐忧:“借肉卖酒”能否打动年轻人?》

3.大话企业《又一啤酒品牌崛起,1天卖掉260万瓶,却早已被外资收入囊中》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