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凭一己之力,开启了全民“阴阳师”的盛况,全网都沸腾了,只因潘石屹的IP发生了变化,从美国切换成了北京。
顿时激起千层浪,前有范跑跑后有潘跑跑,显然这次回国,潘石屹没看有迎来广大同胞的欢迎,而是收获了无数“泼冷水”。
网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将潘石屹脸都打肿了,原因无他,当年潘石屹套现了300亿,跑到了美国。

虽然他是全家里唯一一个还保留中国国籍的人,可愣是得不到一点喜欢,潘石屹此次回国是真的思念祖国吗?
恐怕不见得,八九不离十是回来紧急避险的,网友们对潘石屹当年润走怨言颇大。
那么问题来了,潘石屹的回国究竟为何?当年润走美国又是什么原因?人民日报又是如何点评潘石屹?

说实话,潘石屹靠自己的能力赚钱,想投资什么都是他的自由,旁人是没什么置喙的资格。
毕竟是他自己的钱,怎么用有充分的自由,但潘石屹却做了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以至于让人民日报都出来了,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网友们褒贬不一,热度不要太爆。

潘石屹当年可是给海外的名校大方捐款来着,尽管行为上没什么问题,可在道德层面就不地道了。
首先中国不是没有好的大学,但潘石屹偏偏绕开了中国,给美国的哈佛与耶鲁两所学校,各捐献了6亿人民币。
属实大手笔,数额之大难怪引起大家的关注,金星曾经公开质问潘石屹的动机,言语之辛辣一针见血。

而人民日报同样点评了潘石屹的举动,可即便金星贴脸开大,潘石屹丝毫没有尴尬,只找了个令人发笑的借口。
直言自己的钱不是给哈佛和耶鲁,而是给这两所名校的中国留学生,用来资助他们完成学业的。
起到帮扶贫困生的作用,不得不说,有钱人不食人间烟火是真的,都出国留学了,怎么可能困难到揭不开锅。

名校都进了,家庭条件又能差在哪?潘石屹这番话属实令人发笑,再说了,国外的名校是有奖学金的,即便真的有家庭困难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奖学金,数额还是蛮不错的。
另外国外名校的门槛比想象当中的要高,普通家境的孩子用尽吃奶的力气,能摸到一下就不错了。
没有资金支持高端的教育资源,是很难达到国外名校标准的,稍微了解名校留学的条件,都明白这个道理,潘石屹怎么可能不知道,金星自然也看穿了他的借口。

直言不讳的拆穿了,当然给学校捐款的不止潘石屹一个富豪,刘强东也做过,只是人家给的是母校,且极大可能保障了用在贫困生身上。
潘石屹显然没有这个保障能力,至于最后大笔捐款去了哪,我们不得而知,退一万步来讲,名校里真的有贫困的留学生。
但潘石屹的捐款也很难用在他们身上,山高皇帝远,还能管着国外学校的资金走向吗?

有谴责潘石屹的人,就有维护潘石屹的,有些网友认为,钱是人家自己赚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最重要的是,潘石屹并不是黑心商人一枚,没有将手伸向国家的口袋,更没有坑百姓们的钱。
但就这一点,胜过了无数奸商,所以不少网友不赞同指责潘石屹“胳膊肘往外拐”。

此外,还有网友举例了很多潘石屹在国内做的好事,什么捐献图书馆、修建幼儿园,花出去的钱财也不少。
他们认为潘石屹本质上还是爱国的,只是人民日报对潘石屹的评价,犀利又深刻:
一个公司享受了时代红利,却没有使命感与责任感,纵使公司再大,也不是我们想要的。

其实潘石屹挨骂一点也不冤,首先他看风险不对头后,选择了套现走人,给国外巨额的捐款,与国内做的好事金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件事情,令潘石屹“理亏”。
当然甩不掉骂声累累,要知道,潘石屹发家离不开时代的东风,俗话说得好,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
2. 发家史潘石屹之前是在国家石油部门工作,五年来令他很是迷茫,眼下的生活不是不好,但潘石屹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

平凡的生活注定不是属于他的归宿,于是便毅然决然辞职了,转身投入了房地产的海洋。
妻子对于潘石屹的想法很支持,没过多久二人就合开了一家公司,命名为了SOHO有限公司。
进过几年的打拼,潘石屹夫妻俩的公司在07年的时候,成功香港上市,打从这天起,潘石屹风光无限。

能做生意的人自然不是还是那么蠢人,潘石屹在体制内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丰富的工作经验,搭配上灵活精明的头脑,生意那叫一个蒸蒸日上。
潘石屹也为公司某来了不少荣誉,好比登上杂志,受封销售冠军,一时间风头无两。
而潘石屹也爬上了龙头宝座,接下来的时光里,时代的东风托着潘石屹猛猛飞,直接赚的数到手抽筋的地步。

一路顺风顺水,好不快活,营业额直逼400亿,如此亮眼的成绩让潘石屹在房地产界赫赫有名。
只是盛极必衰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政策不会一尘不变,毕竟时代在进步,潘石屹的公司主要是做办公楼业务的,说白了就是散售。
几年下来,潘石屹也风光了不少时候,只是政策改变了,北京的限购令下来了,不是本地人买房的门槛拉高了好几个档次。

另外写字楼散售也被禁了,不得不说,乍一看,潘石屹的公司全面命中。
不出意外,过去辉煌的营业额肉眼可见的下降,不过潘石屹的雷达很灵敏,每一次总能化险为夷。
禁止散售照样没有对潘石屹造成太大的损失,概因潘石屹收手太快,一看封头不对劲,立马启动备选模式。

殊不知,急吼吼的转变,令潘石屹偷鸡不成蚀把米。
3. 月满则亏规避风险是好事,但潘石屹太着急了,因此失去了房地产的最后机会。
之后营业额的不景气,让潘石屹与公司逐渐淡出了众人的视线,变得默默无闻。

潘石屹没有过多纠结,直接变卖起了产业,获得了300亿的资金,然后转向了国外。
潘石屹猝不及防的退出舞台,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花无百日红嘛,另外房地产行业与人口有直接的关系。
其中掺杂的因素也是各种各样,潘石屹的行为并没有承担起责任,纵观中国的企业都是与政策挂钩。

潘石屹一家眼看情况不对就立马走人,算是留下了个话柄,拿着从中国赚来的钱,投资国外的大学,更是“没理”。
至于潘石屹IP的改变,大概率是因为硅谷银行破产的关系,只是潘石屹罕见的发声,表示自己没有在硅谷银行开过户。
信息来源:
《别让润走的老潘们成了“时代楷模”》
《73岁王石靠娇妻养?离开地产圈的大佬,只有潘石屹夫妇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