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2.1
佛像新塑九有生灵获皈依
道场重兴一方净土利人天
九有: 九有情居的简称
有情:有情众生。有情众生不仅仅指的我们人,包括所有有含识、心识的众生,畜生、地狱、饿鬼、天人。
九有情居:
欲界之人天:这是指人类居住的环境。
梵众天:这是天神居住的地方。
极光净天:一种特定的天界。
遍净天:另一种天界。
无想天:没有思想的天界。
空无边处:一种精神上的无边空间。
识无边处:一种超越物质的世界。
无所有处:一个没有任何物质和思想的世界。
非想非非想处:一种超越想象的世界。
楹联2.2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已了如来真实意
四大本空五蕴非尽是为波罗蜜多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典出《增一阿含经》:“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四大本空:典出《四十二章经》佛言:“熟自念身中四大,名自有名都为无,吾我者寄生,生亦不久,其事如幻耳。”
佛教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身在内,都是由地、水、火、风这四大元素和合而成。这些元素被认为是虚幻的,没有自性,最终都将归于空寂。主张通过悟透这四大元素的本质,达到对万物无实体的理解。
五蕴非尽:典出唐三藏法师 玄奘 翻译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五蕴非尽、非有尽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蕴:积聚或者和合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色蕴:指的是物质的积聚,包括我们的身体和外部的物质世界。
受蕴:指的是感受,包括身体和心灵的各种感受,如苦、乐、不苦不乐等。
想蕴:指的是思维和想象,是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解释。
行蕴:指的是意志和行动,包括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
识蕴:指的是认知和意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
“波罗”指“彼岸”,“蜜”指“到”,“多”是语尾的拖音,合起来是“到彼岸了”。波罗蜜多在佛教中象征着修行者通过智慧达到彼岸,脱离生死轮回,获得解脱和觉悟。
楹联2.3
山色水色色色皆空不道曾留翰墨色
钟声磐声声声俱彻当思亦共诗书声
磬:古代打击乐器,是用石头磨制的
楹联2.4
宝殿现金身梵韵唱荣青草地
佛门开觉路钟声响彻碧云天
觉路:成佛的道路,即修行者通过修行达到觉悟的境界所走的道路。
楹联2.5
如如不动具足圆满普为利乐众生界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恒不忘失菩提心
如如不动:事物常在,没有什么变化。出自《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