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之父”麦家:55岁生3胎,父亲和儿子令他心痛落泪

张鲁看人间趣事 2024-11-26 04:13:05

《一封家书惹人泪,道不尽父子情深》

谁能想到,在央视《朗读者》舞台上,"谍战之父"麦家会为一封家书泪流满面?

2017年3月,麦家接受董卿邀请来到节目现场。当他颤抖着打开那封写给远在美国费城读大学的儿子麦恩的信时,台下观众屏住了呼吸。

"我在扮演父亲的时候,没有太称职。。。"麦家的声音有些哽咽,"也许父亲从未当面夸过你,但他一直在心里将你当成骄傲。

这封被称为"2017年最美家书"的背后,藏着一段让人心痛的父子往事。

要说麦恩为啥会去美国读书?这还得从他的叛逆期说起。那时的麦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除了吃饭上厕所,整天就知道打游戏、上网,跟老爸麦家是一句话都不说。

可怜麦家这个当爹的,多少个深夜坐在儿子房门口,听着里面传来的游戏声音直掉眼泪。敲门问儿子:"你饿吗?要不要给你做点宵夜?"可惜换来的永远是沉默。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整整三年,麦家甚至一度放下了写作。那些递上门来的约稿、采访,开出再高的价钱他也不接。

他这才明白,男人不能光想着工作,当爸爸这份差事才是最重要的。

直到2015年,18岁的麦恩终于开窍了。在麦家的鼓励下,儿子筹备了一场特别的成人礼 - 请莫言、贾平凹等作家在书上签名,然后把这些签名书拍卖,把钱捐给了汶川地震灾区。

看着儿子终于露出笑容,麦家又一次红了眼眶。

可说来也讽刺,麦家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对待过他的父亲?

时间倒回到麦家14岁那年,因为三个同学侮辱他爸爸,他跟人打了一架。结果不仅被打得鼻青脸肿,他爸爸还当着那些同学家长的面,狠狠给了他两个耳光。

这两巴掌像两把钢刀,深深插进了少年麦家的心里。从那天起,他跟父亲整整17年没说过一句话。

多年后麦家才明白,他爸爸是个没文化的农民,在那个特殊年代里为了保护孩子,只能选择委曲求全。可等他想明白这个道理时,父亲已经患上了老年痴呆,再也认不出自己的儿子了。

所以当麦家在《朗读者》舞台上读到"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与父母和解"时,他的泪水里,既有对儿子的愧疚,也有对父亲的遗憾。

这大概就是生命的轮回吧。从叛逆的儿子变成无助的父亲,麦家用一封家书,道出了千万个中国家庭都在经历的成长与和解。

看完这一段,你是不是也想给家里打个电话?毕竟有些话,不要等到说不出口的时候才后悔。

《从默默无闻到"谍战之父",麦家的创作人生》

要说麦家这个"谍战之父"的称号来得可不容易,背后藏着多少辛酸,怕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2003年,《暗算》一经出版就火遍大江南北。2005年被改编成电视剧后,更是红得一塌糊涂。2008年,这部作品直接拿下茅盾文学奖,让麦家成了圈内炙手可热的大佬。

但你们可能不知道,在《暗算》爆红之前,麦家可没少吃苦头。

1981年,麦家考进了解放军工程学院。毕业后进了军队情报机关工作,这段特殊经历,后来成了他写谍战小说的创作养分。

1991年,还在军艺读书的麦家,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那会儿他写得可起劲了,三个月就写出了19万字。

满怀希望地寄给全国各大出版社和杂志社,结果呢?全都被退回来了。

换成别人,可能早就放弃了。但麦家不一样,他愣是和这部小说死磕了11年,经历了17次退稿。最后121万字的大部头,硬是被削到只剩21万字才出版。

这份执着没白费,《解密》后来被翻译成33种语言,成了世界图书馆收藏量第一的中文作品。不仅如此,它还被收入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成为继鲁迅、钱钟书、张爱玲之后,唯一入选的当代作家作品。

再说说《风语》,被央视以每集85万的天价收购。有人说麦家赚得太多,他忍不住在采访里说了实话:"写作透支健康,我经常写到吐。

创作《风语》时,我每天在电脑前坐12个小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这哪是什么躺赢?人家麦家的书桌上常年放着三个国家生产的安眠药,可见创作有多熬人。

从军校毕业生到情报人员,再到成都电视台编剧,最后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麦家这条路,走得一点都不容易。

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的作品有了与众不同的味道。不是简单的谍战片,而是深入人性内核的故事。就像他自己说的:"写作透支健康",可为了讲好一个故事,值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对麦家有了新认识?那些光环背后,都是汗水和坚持换来的。这大概就是真正的高手吧,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地在拼命。

《父子隔阂终和解,生命接力见真情》

生命中总有一些时刻,能让人猛然惊醒。对麦家来说,2008年的汶川地震就是这样一个转折点。

那年,麦家本来都准备好要回北京军艺任教了,人事档案都递上去了。可是当地震发生后,他和作家阿来、杨红樱一起冲去了灾区。

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中,麦家看到了太多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的坐在地上落泪,有的抱着儿女的遗体嚎啕大哭。看着这些场景,麦家突然想到了自己年迈的父亲,想到自己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叫过他一声"爸"了。

就这样,麦家改变了主意。他放弃了去北京的机会,选择回到杭州工作。离老家富阳近一点,也许还能弥补一下父子之情。

可是,命运和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当他走进家门时,坐在椅子上的父亲愣愣地问:"你找谁?"

原来,父亲已经患上了老年痴呆,一周中只有一两个小时是清醒的。不管麦家怎么讲述小时候的往事,父亲都无动于衷。

每次母亲打电话说父亲清醒了,等麦家从杭州赶回家,父亲又陷入了糊涂。

2011年9月的一个晚上,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快不行了。那时麦家正在赶《刀尖》的稿子,他想着写完再去看父亲。

可是父亲没等到他,就这样走了。

麦家跪在父亲灵堂前失声痛哭。那句想了很久的"对不起",终究没能亲口说出口。

但是上天似乎给了他一次弥补的机会。2016年,他的大儿子麦恩考上了美国费城的艺术系。在准备行李时,麦家翻出儿子小时候的照片,给他写了一封信,连同2000美元一起放进了行李箱。

临别时,父子俩紧紧拥抱,眼里都是泪水。那一刻,麦家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离家去军校时的场景。只是这一次,他选择了和解,而不是沉默。

到了2021年,麦家又送走了自己的母亲。蹲在医院病房里哭泣的那一刻,他终于明白:原谅和和解,永远都不会太晚,只怕来不及。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鼻子有点酸?其实每个家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隔阂,但请记住,趁着还来得及,好好说一句"我爱你"吧。

因为生命中最遗憾的事,就是那些本可以说出口的话,最后变成了永远的亏欠。

《三段姻缘一辈子,55岁当爹写人生》

说起麦家的婚姻生活,还真是跌宕起伏。但每一段经历,都让他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

1993年,麦家在南京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黄尹。恋爱一年多,两人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麦家主动申请调到西藏武警水电部队,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等到妻子怀孕时,麦家已经转业到了成都电视台。儿子出生时,他忙着工作,甚至没能及时赶到产房。直到孩子一个多月,他才把妻子和孩子接到成都。

那时的麦家,可以说是个十足的工作狂。回到家就埋头写小说,不帮忙做家务,也很少照顾儿子。整天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跟书里的人物对话。

他的妻子常说,感觉他们之间隔着一层什么。

就这样,第一段婚姻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离婚后,儿子麦恩跟着他生活。

后来,麦家遇到了他的助理闫颜。别听网上说闫颜破坏了麦家的婚姻,事实是麦家离婚后才跟闫颜相恋的。这个善良的姑娘,不仅照顾麦家的生活,还把继子麦恩当亲生的疼,这让麦家特别感动。

2015年6月,51岁的麦家又当爸爸了。这回他可不一样了,一边照顾坐月子的闫颜,一边创作《人生海海》。

每天只写500字,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种享受。

到了2019年9月,55岁的麦家又有了第三个孩子,这次是个女儿。他坦言当时特别纠结,毕竟年纪大了,还有很多顾虑。

但看着健康的女儿,所有的担心都烟消云散了。

从一个只顾工作的"家庭甩手掌柜",到现在的居家好男人,麦家用了大半辈子,终于学会了平衡事业和家庭。

看看现在的麦家,工作依然出色,但再也不会忽视家人的感受。在他看来,能同时当好作家和父亲,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就。

有人说麦家太幸运,55岁还能享受天伦之乐。其实哪有什么幸运?都是用曾经的教训和遗憾换来的成长。这大概就是生活给我们的礼物吧,让我们在犯错和反省中,慢慢变成更好的自己。

《一个作家的三重身份:儿子、父亲、丈夫》

2023年,59岁的麦家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8岁的小儿子和4岁的女儿,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谁说写作是件轻松的活?麦家的书桌上常年摆着三个国家生产的安眠药。创作《风语》时,他每天在电脑前坐12个小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可即便这样,他也得撑起这个家,陪伴孩子们成长。

说起来也是命运弄人。2020年8月,麦家的母亲在小区里摔倒,假牙硌破了腮帮子。当他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昏迷了,脸色发青,嘴巴肿得老高。

医生劝他放弃,但麦家不肯。每天都去医院,就想摸摸母亲的头发和脸。在他心里,只要母亲还躺在病房里,自己就还是个有妈的孩子。

可惜好景不长,2021年元旦,母亲还是走了。麦家蹲在病房里哭泣,那一刻,他好像又回到了当年送别父亲的时刻。

经历了这么多,麦家终于明白:那些年轻时伤害过自己的人,本质并不坏,一切恩恩怨怨都是时代造成的。他早已原谅了父亲,也原谅了那些曾经的过往。

现在的麦家,有了更重的担子。大儿子麦恩26岁了,在美国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小儿子和女儿还那么小,需要他的呵护和陪伴。

好在他和闫颜夫妻情深,工作生活都有共同话题。从前只会写谍战的作家,如今也能写出《人生海海》这样温情脉脉的作品,销量突破200万册。

麦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当年那个只会写日记抒发孤独的少年,如今已经是享誉文坛的作家;曾经那个不懂得陪伴家人的工作狂,现在成了暖心的丈夫和父亲。

看着《解密》被翻译成33种语言,成为世界图书馆收藏量第一的中文作品,麦家却说:"比起事业的成功,家人的幸福更重要。

这或许就是岁月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让我们在经历中成长,在思考中成熟,最终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你说,这样的人生,值了吧?

0 阅读:0

张鲁看人间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