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坐上餐桌,泽连斯基求中国救命,但我们有新想法,准备摘桃子

卢忠诚TALK 2025-02-21 11:39:22

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一场关于乌克兰前途命运的谈判正在进行,只是这张谈判桌上没有乌克兰人。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白宫安全事务助理沃尔兹,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等高级官员,这是一份“分蛋糕”的食客名单,而乌克兰是餐桌上的主菜。

泽连斯基的愤怒溢于言表,他表示“乌克兰不会承认任何没有我们参与的协议!”但他的抗议在强权逻辑下显得苍白无力。特朗普政府一边暂停对乌军事援助,一边与普京勾兑停火条件,甚至提出“稀土换和平”的筹码,要求乌克兰用稀土资源换取美国继续军援。泽连斯基拒绝了这个“勒索式交易”,却也处于明显的困境:美国已不愿无条件支持,而俄罗斯的军事压力却步步紧逼。此刻的乌克兰,就是一块“夹心饼干”,夹在大国之间动弹不得。

谁能成为乌克兰最后的希望?泽连斯基突然想到了中国,宣称“不排除中国参与和谈的可能性”,甚至强调“与中方的对话对乌方很重要”。

这一态度的转变堪称“戏剧性”要知道,就在几个月前,泽连斯基还暗讽中国“效仿普京”,甚至质疑中国卫星为俄军提供情报。或许这个时候,泽连斯基才想起来,中方在2023年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白皮书,提出尊重主权、停火止战、保障粮食安全等12点主张。相较于美俄的“零和博弈”,中国方案更注重实际人道危机和战后重建,从眼下的局势来看,这份白皮书是唯一不附带政治勒索的“出路”,也是乌克兰曾收到过最公平的和平建议。只可惜,泽连斯基当初没有珍惜。

美俄谈判的本质,就是两国私相授受,乌克兰的主权一定会成为牺牲品。中国作为唯一未被美俄“绑定”的大国,既能牵制美俄,又能提供平衡方案,泽连斯基悟出了道理,但晚了。

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带着一种“文明厚度”,既非西方的“价值观输出”,也非俄罗斯的“地缘扩张”,而是基于务实、中立、长期主义的逻辑。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中方智库代表还抛出一个重磅提议:“中国和印度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适合组建前往乌克兰的维和部队。”这句话是针对美方提出“在乌克兰停火的情况下,派遣外国维和部队,其中包括中国和巴西等非欧洲国家的军事人员”的建议,外交部对美方建议的回答是“不做评论”,但中方智库代表认为中国确实合适,这背后暗藏玄机,标志着中国从“场外呼吁”转向“主动试探”。

中方为何此时提出这个看法?首先是美俄都累了:三年冲突让美俄外交资源见底,特朗普急于“甩锅”止损,普京需要经济喘息,而欧洲早已焦头烂额。当各方打不动、谈不拢时,一个中立、务实且有执行力的调停者,反而能成为最大赢家。中国若促成停火,不仅能提升国际话语权,还能通过参与重建获取经济与地缘利益。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介入将打破美俄垄断的“小圈子外交”,为全球南方国家争取话语权,这才是真正的“国际政治革命”。

可以说,泽连斯基的“求救”,是小国的悲哀:在大国博弈中,生存不能依赖“站队”,而需寻找“平衡”。但对中国而言,俄乌冲突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若中国能推动一场“不偏不倚的和平”,将证明:强权政治不是唯一答案,文明厚度与务实主义才是乱世的解药。至于有人说我们“摘桃子”?这桃子本就该属于那些真正种树的人,各位说是不是?

0 阅读:27

卢忠诚TALK

简介:开源情报主任,从事前沿军工装备与技术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