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入关明明封了四位藩王,为什么只有“三藩之乱”?没参与的是谁?

淘淘说电影 2024-11-11 11:49:17

明清交替那个年代,天下大乱,各方势力你争我夺。清朝为了笼络汉人势力,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分封了四位藩王。

这四位藩王在清统一全国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一个个都牛哄哄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四位藩王的实力愈发膨胀,像是脱缰的野马,有点收不住了。

康熙那也是个有想法的主儿,看着藩王势力越来越大,心里也越发的不踏实,怕这些藩王造反。于是康熙决定削藩,巩固中央集权。这下就捅了马蜂窝了,“三藩之乱” 就此爆发。

那么这四大藩王是哪几位呢?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以及定南王孔有德。他们这四位可都不是省油的灯,各有各的本事和背景。

1、平西王吴三桂

吴三桂出身将门世家,父亲是锦州总兵吴襄,舅舅是明朝著名将领祖大寿,姥爷是辽东副总兵祖成训。

那绝对是根正苗红的武将后代,从小就精通骑射技艺,长大后在军中也是混得风生水起。

崇祯十二年,就已经成为宁远团练总兵,在辽东明军里是话语权的。可惜明朝气数已尽,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帝自缢,吴三桂没了主心骨。

最后他选择降清,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还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大战一场,帮助清军占领北京,从此在清朝站稳了脚跟,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一方。

2、平南王尚可喜

尚可喜他出身平凡,家里世代务农。清军进攻辽东地区,他家遭了殃,母亲也因战乱逝世。为了报仇和谋生,他和父亲加入了明军。他作战英勇,被明将王文龙收为义子,一路提拔。

后皮岛发生兵变,他镇压了叛军,救东江总兵黄龙后得到黄龙的赏识。后来黄龙兵败自杀,新上任的东江总兵沈世魁和他结下了梁子,想陷害尚可喜。

他无奈只好投降皇太极,跟着清军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被改封为平南王。

3、靖南王耿仲明

耿仲明野心勃勃,早年就发动吴桥兵变,占领登州,囚禁东江总兵黄龙。叛乱失败后,他逃亡海上,没办法只能投降清军。后跟着皇太极攻打明军,为清军立下不少功劳。

4、定南王孔有德

孔有德出身普通,是个铁岭矿工,喜欢骑马射箭,投身军旅,被毛文龙收为养孙,着重培养。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孔有德心灰意冷,离开了原来的队伍,投奔了孙元化,学到了很多火器知识。

他和耿仲明联合发起吴桥兵变,占据登州,后来投降皇太极。清军对明军的战争中,孔有德的作用也很大,给清军提供了先进的火器,让清军的战斗力大增。

原本好好的四大藩王,到了康熙削藩的时候,却只有 “三藩之乱”,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定南王孔有德在与农民军李定国的战争中失利,被困在桂林,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自杀,他这一支就没了继承人。

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参加了叛乱,也算是和 “三藩之乱”有点关系。所以实际上参与叛乱的是吴三桂、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以及耿仲明的孙子耿精忠,这就形成了 “三藩之乱”。

三藩的势力可都不小,在地方上可以呼风唤雨。

吴三桂镇守云南,兼辖贵州,还参与四川事务,控制了大片地区。他的藩属兵丁也很精锐,商业上更是搞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

尚可喜在广东垄断专营,积累了巨额财富,被称为 “平南之富,甲于天下”。耿仲明的孙子耿精忠在福建为所欲为,与地方豪强结交,横征暴敛。他们的势力不断膨胀,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也是康熙决定削藩的重要原因。

“三藩之乱” 的爆发是必然的。他们积攒的那么多的人力和财力,最终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

一方面原因是于三藩内部并不团结。

吴三桂虽然是带头的,尚之信和耿精忠跟他并不是一条心,内心都各有各的小算盘。

尚之信在吴三桂和清朝之间摇摆不定,一会儿投靠吴三桂,一会儿又想降清。

耿精忠后来也被康熙招抚了,这让吴三桂的势力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清政府的应对措施很有效。

康熙雄才大略,他采用了分化瓦解、军事打击等一系列策略,成功孤立吴三桂。

清朝军队的战斗力也不弱,经过多年的征战,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三藩叛乱也没有得到广泛的民众支持。

他们打着 “反清复明” 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老百姓也不傻,不会轻易被他们忽悠。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