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找真理的路上
当我们有了不一样的发心
青春也会因此而不同
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怎样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安身立命?离不开做人和做事的素养。
现在的教育侧重知识性和技能性,在这样的导向下,学生读书后多半就想着,将来找份什么工作,做个什么事业,很少考虑,应该怎么做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果在这方面缺乏思考,当人生一帆风顺时,我们可能还感觉不错,一旦遇到挫折,或面对生死问题时,往往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应对。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儒家有三不朽的人生,即立德、立功、立言。事实上,立功和立言也是虚幻的。而佛教立足于生命的过去、现在、未来,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来自内在品质的完善,而不是成就外在的什么。
学佛即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且不说佛陀在因地时为求半偈舍身的壮举,及菩萨们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的愿行,翻开《高僧传》,每一位前贤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当年,玄奘三藏在国内遍访各地善知识后,有感于汉地流传的经典尚欠完备,毅然踏上西行求法之路。在那个年代,西去印度谈何容易,往往是“去者成百归无十”。在人迹罕至的戈壁、雪山,他无数次死里逃生,终于来到圣地,在当时的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学习多年。
玄奘的博闻强记和缜密思辨使印度各宗为之叹服,声誉之隆,一时无双。但他学法是为了将这一智慧传回东土,所以再次克服万难回到汉地,开始了中国佛教史上规模空前的译经事业。玄奘的一生都在积极研究经教,以探索真理为己任,真正体现了大乘行者救世之真精神。
古往今来,东西方哲人都在探寻生命真谛。我是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活着为什么?对于这些终极问题,如果没有佛陀证悟的智慧,仅仅靠玄想,我们是无法找到答案的。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追求,再来看当下的求学、工作、生活,虽然在做着同样的事,但因为认识不一样,发心不一样,赋予的内涵不一样,内心的成长和收获也完全不同。
所以关键是提高认识,带着这份高度和愿景生活,那么你以任何身份在任何岗位,都能自利利他,都能实现生命的最终价值。
摘自:济群法师佛法讲座
版权所有:济群法师
如需转载,请务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