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载250cc四缸引擎的仿赛车诞生于1980年代,那是摩托车热潮最为狂热的时期,各大车厂纷纷投入最新技术,争相打造极致性能的车款。在这场激烈竞争中,生产长达八年的MC22型CBR250RR,可说是HONDA四冲程250cc仿赛车型的集大成巅峰之作。
HONDA四冲程250cc四缸「CBR」系列1980年代的摩托车热潮,市场竞争激烈进而推动了250cc至400cc级距的车型飞跃性进化。其中,250cc级距特别受到关注,这与当时的日本驾照制度息息相关,因为持有「中型驾照」即可骑乘此级距车款。此外,250cc级距车型无需定期车检,使得各大车厂都倾注全力投入研发,无论是二冲程还是四冲程,几乎每年都有新车问世,形成了一场技术竞赛。
四冲程四缸引擎首次应用于250cc级距,是由1983年SUZUKI「GS250FW」所引领。GS250FW这款车搭载的是水冷DOHC二气门四缸引擎,最大马力为36PS。随后,1985年YAMAHA推出了「FZ250 PHAZER」,其搭载水冷DOHC四气门四缸引擎,最大马力提升至45PS/14500rpm,展现更强劲的性能。
在PHAZER登场的隔年,1986年,HONDA推出了MC14型「CBR250Four」,同样搭载水冷DOHC四气门四缸引擎,最大马力为45PS/14500rpm,最大扭力为2.5kgm/10500rpm,输出规格与PHAZER几乎相当,但HONDA进一步采用了凸轮齿轮传动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车体方面,相较于PHAZER的钢制车架,CBR250Four采用了铝合金钻石式车架,并搭载了当时逐渐普及的17寸轮毂,新车售价54.9万日元,比PHAZER高了5万日元。

初代MC14型「CBR250Four」搭载DOHC四气门直四引擎,有凸轮齿轮系统,可输出45PS的最大马力,并采用铝合金车架。
面对CBR250Four的登场,YAMAHA于1986年12月推出「FZR250」,配备了双头灯、全整流罩及17寸轮毂,进一步提升了运动性能。隔年,1987年HONDA则发表了MC17型CBR250R,延续当时HONDA CBR系列的航空设计风格,并获得「Hurricane」之称。虽然其车架和引擎基本构架与CBR250Four相同,但通过加大化油器口径、升级大容量不锈钢排气系统以及后刹车改为碟刹,使整体性能更为战斗化。

MC17型CBR250R以MC14型为基础,配备空气力学设计全整流罩,被赋予了「Hurricane」之称。
然而,这款CBR250R Hurricane在隔年1988年迎来了全面改款,进化为MC19型CBR250R。其引擎仍以MC14E型为基础,但外观设计迎来大幅变革,采用了与竞争对手FZR250相同的双头灯设计,车身整体造型更加仿赛风格。车架部分则改为异形五角形断面铝合金式,并强化制动系统,换上更大尺寸前刹车碟盘,同时扩大后轮胎宽度,提升操控稳定性。

MC19型CBR250R采用了新型车架,并仿效兄弟车型CBR400RR的双头灯仿赛车风格。
1989年,四缸250cc仿赛车型迎来最激烈的竞争时期。YAMAHA推出了采用铝合金车架的FZR250R,SUZUKI推出了GSX-R250R,KAWASAKI则发表了ZXR250,各家车厂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将这一级距的技术推向巅峰。面对这场激烈战局,HONDA则对MC19型进行了全面改款,在1990年推出了MC22型CBR250RR。

MC22型CBR250RR采用了质量更加集中的新车架,并将前刹车升级为双碟刹,进化为全规格仿赛车型。

铝合金车架搭配铝合金后摇臂,并配备全整流罩的车体,可以说是不计成本打造。
MC22型CBR250RR搭载了MC14型引擎,车体完全采用全新设计作为MC14型引擎车型的第四代,MC22型CBR250RR以「高次元人机一体」作为开发的核心理念,追求驾驶者与车辆之间的高度融合感,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车体的各个部分均经过全面重新设计。

车体紧凑轻巧,手把位置相较于NSR等车型更高,虽贵为仿赛车型,却提供了较为舒适的骑乘姿势。

身高171cm、体重65kg的骑士跨坐时,双脚能完全着地,车体轻巧且操控性优异。
MC22型的设计采用了双圆头灯,座椅则设计为单座风格,呈现出典型的仿赛车外观,然而,在实用性方面的进化也不容忽视。后座可通过铰链开启,下面拥有5.5L的实用储物空间,并设有可收纳的后座脚踏杆,还能兼作货物挂钩使用,充分考察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

采用耐力赛车风格的双圆头灯,前车头具备运动感十足的设计。

采用三圆仪表,中央配置转速表,最高标记为20000rpm,仪表周围海绵装置展现出赛车氛围。

开关被紧凑地整合在左侧手把开关盒中。离合器为拉索式设计。

右侧为分体式开关盒和油门手把设计,营造出更具赛车感的形象。

油箱膝盖夹持区域采用符合仿赛车的切割挖空设计。容量为13L,充分满足需求。

座椅设计简洁而紧凑,符合仿赛车风格,并且在与后座座椅之间有显著的高低落差。

后座可通过铰链开启,座椅下方设有实用储物空间。圆形双尾灯也是一个特色。

踏板周围主要使用铝材,但脚跟护板则使用树脂材质,以增添赛车氛围。

座椅外壳侧面装有标注「PUSH」的拉杆。

通过操作此拉杆,可使内部折叠的后座脚踏杆弹出。
引擎基于MC14E型,并将从空气滤清器、化油器,再到燃烧室的进气通道排列设计几乎呈一条直线,搭配新设计的气门端口形状,实现了高效的充填效率。通过强化连杆和曲轴等部位的刚性,改善了中低速范围的响应。还采用从前整流直接进气方式,促进燃烧所需的新鲜空气导入,进而提高燃烧效率。该引擎最初的最大马力为45PS/15000rpm,最大扭力2.5kgm/12000rpm,但在1994年经过改款后,最大马力调整为40PS/14500rpm,最大扭力为2.4kgm/11500rpm。这款MC14E型引擎也被应用于街车「JADE」和「HORNET」,并持续生产至2007年。

位于下整流罩的引擎,取自初代MC14E型,并经过多次精练改进。其最大马力为45PS/15000rpm。

排气系统采用了配备独立消音器的竞技风格设计,能够发出高亢的排气声浪。
车架方面,采用了LCG(LOW CENTER OF GRAVITY)低重心铝合金双管车架,并精心设计了刚性强大的铝合金后摇臂,使排气管的布局更加高效。同时,为了减少簧下重量,选用了轻量化的六幅铝合金轮毂,并搭配前17/70-17和后140/60-17宽幅辐射层轮胎。此外,前轮采用双碟刹车系统,有效强化了刹车力。

前叉具有高强度,并配置轻量的六幅铝合金铸造轮毂。

刹车系统为双碟式,具备出色的控制性和刹车力度。

摇臂为轻量化且高刚性的铝制结构,右侧大幅弯曲形成海鸥式摇臂,提升了排气系统的自由度。

后刹车配备单活塞卡钳,为单碟设计。后轮和前轮一样,采用六幅铝合金铸造轮毂。
MC14型每年进行全面改款,而这款MC22型则仅微幅改动,并持续生产至2000年。尽管街车风潮使得仿赛车的开发不如以往那般积极,但市场上仍存在一定的需求。经过近十年的生产,MC22型CBR250RR成为了集结HONDA四冲程技术的历史性车型。MC22型停产后,「CBR」的名称在250cc级距一度消失,但在2011年,搭载单缸引擎的MC41型CBR250R重新复出,并在2017年推出搭载双缸引擎的MC51型CBR250RR,再次引领250cc级距市场。

2011年复出的MC41型CBR250R搭载单缸引擎,并配备钢制车架。

2017年推出的MC51型CBR250RR,搭载38PS并列双缸引擎,呈现更运动化的风格。
1990 CBR250RR主要规格:・全长×全宽×全高:1975×675×1080mm・轴距:1345mm・座椅高度:725mm・车重:157kg・引擎:水冷四冲程DOHC四气门并列四缸249cc・最大马力:45PS/15000rpm・最大扭力:2.5kgm/12000rpm・变速箱:往复式6挡・油箱容量:13L・刹车:前=碟式,后=碟式・轮胎:前=110/70-17,后=140/60-17・价格:59万9000日元(当时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