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最近在家测量血压的时候发现:连续三个月用家用血压计测量,收缩压始终稳定在120mmHg左右,但心率却频频突破100次/分钟。
她去医院拿药的时候,跟医生提起这个问题,本来自己觉得没什么,可医生却告诉她:"虽然血压控制的很好,但长期心率超标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这个案例揭示了一个常被忽视的健康真相——在关注血压的同时,很多高血压患者往往容易忽视"沉默的心跳杀手-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评估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
1. 心率过低(<60次/分钟)
心脏泵血频率下降,心输出量减少,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轻者会觉得头晕、乏力,重者晕厥,甚至导致器官功能衰竭;长期可诱发心肌代偿性肥厚,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
2. 心率过高(>100次/分钟)
短期影响:心脏耗氧量激增,心脏负荷加重,若冠脉供血不足(如冠心病患者),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过快心率还可能降低泵血效率,导致血压下降、组织缺氧,甚至引起休克。长期风险:持续心动过速(如房颤、室性心动过速)会导致心肌重构,心脏扩大、收缩功能减退,引发心脏疾病;对于房颤患者,会显著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长期静息心率超过80次/分钟,心血管事件风险会明显增加,尤其是对高血压、冠心病等高风险人群来说,会大大增加猝死风险。

现在的血压计上一般都有心率这一指标,很多患者只关注血压,却忽视了心率,事实上两者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一定要特别注意一下心率是否达标。
1. 是否超标?
传统上正常心律定义为60~100次/分。但是,诸多研究证实,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心率大于80次/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心率相对较慢者。因此,我国专家建议将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干预点定义为静息心率大于80次/分。换句话说,如果测血压时发现心率持续高于80次/分,就要高度重视,尽早干预了。
2. 如何干预?
高血压患者心率过快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异常,可能是生理性的,如情绪波动、熬夜等,但也可能是病理性的,靠自己难以辨别的话,最好是找心内科医生诊治,确定病因之后,才可以做针对性的治疗,不建议自行购药用药。

事实证明,高血压患者的心率普遍更快,而高血压合并快心率,会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这是因为长期高血压会持续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加快心率。另外,高血压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管弹性下降,心脏需要加倍工作来维持血液循环,这也会导致心率进一步增加。
提醒:若发现静息心率快、运动后心率恢复慢, 可能是心血管风险升高的标志。
除了高血压本身对心率的影响外,还需警惕以下因素。
①合并疾病:如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贫血等疾病,这些也都可能导致心率升高。
②降压药物副作用:地平类降压药通过扩张血管来降血压,可能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骤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引发反跳性心动过速。
③生活方式因素:一些生理性性因素也可能导致心率加快,比如长期焦虑、压力或睡眠不足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直接刺激心率加快。高盐饮食导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荷。咖啡因/酒精摄入过量也会在短期内显著提升心率和血压。

因此,高血压患者出现心率加快的原因有很多,发现后,尽快到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评估,给与相应治疗。至于具体的干预措施,主要从2点入手。
1. 规避风险因素:主要从生活细节入手,注意规避加快心率的风险,做到饮食低盐,远离咖啡、浓茶、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适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缓解压力,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健康的体重等,这些都是高血压患者控制心率的关键。
2. 遵医嘱用药:对于心血管高风险人群来说,心率超标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其中,降心率最常用的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高血压患者若服用地平类药物心率快,可联合洛尔类药物服用,帮助控制心率。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的心率降到75次/分以下更为合适,冠心病、心衰、心梗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率应控制在50-55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