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无人机又立功了!
昨天,乌军第14独立团的无人机,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发现了三辆伪装严密、装有板条装甲的朝鲜 M1989 型自行火炮。随即引导海玛斯多管火箭炮精准打击,三辆M1989当场被炸成废铁。
这一次,朝鲜援助的“重炮利器”在战场上丢尽颜面,不堪一击。

M1989 型自行火炮,是朝鲜制造的170毫米远程火炮,以射程远著称,普通炮弹射程40公里,主动反应炮弹可达 60 公里,号称优于俄军现役所有火炮。
然而,这款火炮如今已经不是朝鲜炮兵在使用,而是被俄军投入战场。

早在 2024年底,就有载有M1989型火炮的列车行使在俄罗斯的记录。到了 2025 年 1 月,这些火炮已经在前线现身,由俄军炮兵操控,而不是原产国的士兵。
如今,它们的首次实战表现就迎来了耻辱性的失败。

乌军无人机在战场上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次也不例外。
发现 M1989 火炮后,乌军立刻调用 M142 海玛斯多管火箭炮,发射高爆弹和集束弹药进行打击。

从战场画面来看,M1989 型火炮被直接命中,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撕裂了装甲,猛烈的火焰吞噬了整个阵地,俄军炮兵显然毫无还手之力。

M1989并非第一次在战场上被击毁。早在2025年2月,乌军就在卢甘斯克地区用夜间轰炸无人机击毁过该型火炮。
这次又被海玛斯一轮火箭弹带走三辆,看起来这款朝鲜制造的火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

至于俄罗斯,大概对这批来自朝鲜的援助武器寄予厚望,毕竟自家2S7自行火炮的库存早已捉襟见肘。
然而事实证明,光有射程远的火炮没有意义,如果连躲避侦察的能力都没有,那不过是待宰的靶子。
朝鲜火炮到了俄军手里,能否发挥作用暂且不论,但至少目前来看,它们的首秀并不光彩。
究竟是火炮本身问题,还是使用者的问题?恐怕需要莫斯科好好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