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剪坏衣服遭索赔,三甲医护拖班翻垃圾桶寻找!医护表示心好累

行业基源说 2024-03-07 11:23:15

近日,有网络平台的视频显示,浙江某三甲医院的一位急诊护士将患者送入ICU之后,应急救患者的要求,又拖班两小时翻遍垃圾桶为其寻找方才剪破丢掉的衣服。

这条视频随即引发众多网友热议,评论区不少同行都表示有过类似的经历……

01_急救剪坏患者衣物要赔偿吗?

翻看该条视频,可以发现,评论区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观点:

“生命重要还是衣服重要?真是人心难测啊”

“有时候医护人员不是忙得累,而是心太累”

“每一条看似离谱的规定后面都有一段更离谱的经历”

“剪衣服是抢救需要,扔衣服也是吗?可以装进袋子里留着吧”

……

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法律上有没有相关的规定呢?

据了解,《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也就是说,当患者生命攸关的时候,医生对患者采取紧急救助行为,不得已剪破患者的衣服,是一种合理的行为,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但是,从《物权法》的角度来看,衣服的所属权属于患者,即使因抢救被剪坏也不应该擅自扔掉,最好交由患者自行处理,上述事件的处理行为中确实存在不规范的地方。

其实,这类事件并非个例,此前也有媒体报道过类似的情况。

2017年,武汉某三甲医院接收了一位昏迷不醒的患者,经过抢救患者转危为安。然而患者家属几天后找到院方,称医生抢救儿子时剪掉了衣裤,导致其口袋里的500元现金、身份证等物品遗失,并要求医院赔偿。而最终,事件以医院急诊科赔偿患者家属1000元告终。

02_标准尚未细化,容易引致纠纷

关于如何处理患者的个人物品,新《医师法》和《民法典》并没有明确地对这种情景的规定。

不过,有些医院规章制度中对住院患者物品的管理进行了规定,但是对于特殊情况、急抢救患者物品的管理,很少有医院明确地提及。

因此,不少医护人员在留言中表示,在面对这种容易出现纠纷的时刻,一般只能靠自己的临床经验来处理。

有医护人员表示,为了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在抢救患者的时候如果需要剪开衣服、摘掉饰品等,一种方式是给家属袋子,让家属亲自来剪掉、摘下;另一种方式则是获得家属同意后自行剪掉衣服、摘下首饰并装进袋子里,统一进行保管并交还给患者或家属。而这一切都会在监控的记录之下,尽量做到流程正规、清楚,也挑不出错。

如上所述,这是比较理想的处理流程,但现实情况是——有些患者在送进抢救室的时候,还没有联系上家属或者家属尚未赶到。在这种与死神抢时间的时刻,参与抢救的人员往往在混乱中根本顾不上患者的衣物,那这种情况下到底是生命重要还是衣服重要呢?

答案不言而喻。有人在乎的是衣物,但是医护在乎的是生命。

不过,也有不少医护同行表示,这类事件属于少数,大部分患者还是非常通情达理的,理解剪掉衣服也是因为急着救自己,因此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纠纷。

目前,很多医院为了尽可能规避不必要的纠纷,也都推出了《剪破衣服知情同意书》,尽量在情况紧急的时刻也最大化地征得家属同意。

03_医患关系不该过于紧张

众所周知,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精神压力也大,若是在忙碌的日常中还要时刻防范诸如索赔、诉讼等医疗纠纷,无形中会承担更大的压力,而这也会伤害正常的医患关系。

近些年来,医患关系一直是比较敏感的话题,各种医患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

中国医师协会2018年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62%的医生在执业过程中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66%的医生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患冲突,其中以语言暴力为主(约占51%)。

从病人的角度来看,由于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容易对医护人员抱有过高的期望,一旦达不到想要的医疗效果,就可能会对医生产生不信任的心理,严重时就会出现纠纷等情况。

现实中,抱怨、辱骂、投诉,甚至大打出手,这些行为时常在医院发生。尤其是在自媒体盛行的当下,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被放大,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必须小心翼翼,这无形中给医护人员带上了一层“枷锁”,甚至会影响社会风气。

因此,医患关系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医疗问题,也是社会性问题。

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够使医护人员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不仅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其中,良好的医患沟通也是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很多时候由于医务人员缺乏耐心或者解释不到位,加之患者或家属的专业知识局限,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要特别注重医患沟通,尽可能提供细节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然而仅沟通也是不够的,目前的医患关系的困境并不是靠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努力可以解决的,它既需要医护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精进技能水平,也需要患者个人增强健康意识,给予医生信任的同时避免将其神化。同时,医疗体系的改革、医疗机构的管理以及媒体的舆情规范等方面也必不可少。

最后,还是想说,医护人员在卸下职业光环之后也是一个普通人,在要求他们加强职业规范的同时,也请患者对医护人员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共同努力,才能推动社会往理性、温暖的方向发展。

0 阅读:0

行业基源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