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抢人到停招!曾经的“铁饭碗”,缩编了

人言财经 2025-04-18 08:13:08

2025年初,江西万年县一纸“暂停英语教师招聘”的通知,如投石入水般激起涟漪。

这个过去三年教师人数激增千余人的县城,因生源在三年内锐减1.17万,首次按下招聘“暂停键”。“

表面是岗位收缩,本质是人口变迁在教育系统的显性投射。

言叔认为,当新生儿数量从2008年的7934人暴跌至2024年的2478人,万年县的抉择成为全国教师编制改革的缩影——在学龄人口断崖式下降的浪潮中,曾被视为“铁饭碗”的教师岗位,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震荡。

数据显示,2020-2023年万年县中小学在校生从7.75万降至6.58万,师生比已优于国家规定标准,却仍难掩教师过剩隐忧。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县域教育系统的“应激反应”正在全国蔓延:江西省2025年教师招聘计划较2020年缩减90%,福建、山东等十余省份启动“县管校聘”改革,一场由人口结构剧变引发的教师岗位重构大幕,已然拉开。

01

万年县的教师岗位变迁,堪称一部微缩的“人口-教育”关联史。

2020年,该县中小学专职教师4159人,随着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短暂流入,2023年教师规模迅速膨胀至5217人,三年增幅近26%。

然而好景不长,学龄人口同步以每年3000+的速度流失。

2023年在校生较2020年减少1.17万,小学师生比降至1:13.18,远优于1:13.5的国家标准,初中师生比更是低至1:10.48,低于1:19的规定上限。

招得越多,过剩压力越大,是过往不少学校面临的现状。

在言叔看来,这种“扩张-停摆”的突变,本质是人口预测滞后于岗位规划的结果。

放眼江西全省,2020年教师招聘量达20775人,2025年骤降至2146人,缩减幅度高达90%,折射出县域教育系统从“抢人”到“控编”的急转弯。

在皖北某县,2024年教师招聘计划直接归零,教育局内部文件直言:“未来五年预计每年减少适龄儿童1500人,现有教师已超编12%。”

教师岗位的收缩,最先冲击的是县域英语、美术等非主科教师。万年县某初中英语教师透露,该校现有6名英语教师负责4个班级教学,每周课时量不足10节。

“过去抢着招,现在课都排不满。”这种结构性过剩在人口净流出地区尤为明显——据教育部统计,2010-2020年全国90%的县域出现人口外流,学龄儿童随家庭向城市集聚,导致县域学校“空城化”,江西、河南等地的农村小学,单个班级不足10人的“微型校”占比已达35%。

02

万年县的困境,只是全国教师过剩危机的冰山一角。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2023年全国专任教师从1673万增至1892万,五年新增219万人,增速达13.1%;同期新生儿数量从1523万降至900万,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将在2024年达峰后逐年锐减,预计2035年较2020年减少3000万。

“学生减少3000万,教师却多出200万,供需失衡已到临界点。”言叔认为,按师生比标准测算,2035年小学教师或过剩150万,初中过剩37万,合计近200万教师面临转岗或分流压力。

过剩危机首先催生“学校关停潮”。

2022-2023年,全国关停幼儿园2.04万所,小学5600余所,其中民办校占比超70%。

但公办系统也未能幸免:河南周口某镇2023年合并3所小学,12名教师被分流至镇初中;江苏盐城将6所农村小学改为教学点,教师编制核减40%。

当学校数量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教师岗位自然失去‘蓄水池。

言叔认为,这种调整并非局部现象。也有学者预测,2035年全国小学需求数较2020年减少5.14万所,相当于每4所小学就有1所面临撤并。

教师结构的“倒挂”加剧了矛盾:县城及以上教师占比达65%,乡村教师仅35%,但学龄人口下降最快的恰恰是乡村和县域。

某教育厅调研显示,湖北某县级市城区教师超编15%,农村学校却因“教师下不去、留不住”面临结构性缺员,不得不通过“教师走教”“跨校兼课”缓解压力,形成“城区人浮于事,乡村无人上课”的荒诞景象。

03

面对岗位危机,教师群体正展开“自救”。

2025年3月,江西南城县55个事业单位选调教师岗位吸引140人报名,竞争比达2.5:1,不少乡村教师坦言:“与其等着分流,不如主动跳出教育系统。”

这种跨行业流动在县域尤为明显,据统计,2024年江西教师转岗至公务员、国企的人数同比增长80%,“逃离教育”成为过剩地区的隐性趋势。

更多地区选择内部消化:赣州赣县区将农村小学教师转岗至初中,丰城从城乡小学选调160人充实城区初中,“以校际流动缓解学科失衡”成为过渡方案。

但言叔提醒,这类“内部循环”无法根本解决过剩问题:“县管校聘”看似公平的竞聘机制下,教龄短、非主科教师往往成为分流首选,山东某试点县2024年首次竞聘即产生87名“待岗教师”,最终通过跨区支教、转后勤岗位等方式消化。

政策层面,国家已启动“教师编制动态调整”试点,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全国中小学编制重新核算。

但言叔认为,县域财政能力差异可能导致“冰火两重天”:东部发达县域尚可通过自然减员、退休消化过剩师资,中西部财政薄弱县则可能面临“硬着陆”。

河南某县教育局人士透露,该县计划未来三年核减编制15%,“没有新增岗位,年轻教师晋升通道基本堵死。”

在言叔看来,这是一场必须经历的人口转型阵痛。教师岗位的调整,本质是教育资源对人口结构的重新适配。

对于从业者而言,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向职业教育等缺口领域转型,或许是破局关键。

对于地方政府,需避免“一刀切”式减编,通过师资储备、县域教育质量提升等方式实现“软着陆”。

当人口寒潮持续侵袭,教育系统的“铁饭碗”正在重塑,唯有主动拥抱变化的群体,才能在这场结构性调整中守住阵地。

6 阅读:4135

人言财经

简介:专注资本市场和商业逻辑,一家说人话的硬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