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在古代,对联是一种流行的娱乐形式,从达官贵人到普通百姓,都乐在其中。在现代,家家户户在春节期间都会贴对联。所以对联,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深受大家的喜爱。
和其他文学形式相比,对联的特点在于一个“巧”字。相对于诗歌,对联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每个人都可以随便对上两个对子。人们常常闲暇之余,约上几个朋友坐在一起,用对联来陶冶情操。
在古老的山上,有一座叫尼姑庵名叫灵山庵,青瓦白墙,云雾缭绕,前来上香之人络绎不绝。
庵里住着一个老尼姑和一群小尼姑。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灵山庵都会举办盛大的对联节,吸引无数文人墨客来此展示才华。
庵里有一个尼姑名叫静若,她天资聪颖,从小便在师傅的带领下,学习对联相关的知识,喜好诗词创作。
一天,静若与其他小尼姑在嬉戏时,看见池塘边的景色,于是脱口而出:“池中荷叶鱼儿伞”,这副对联显然有比喻的意思,把荷叶比喻成一把伞,很有趣,也很巧妙。
小尼姑骄傲地认为她出了一副高深的对联,这对联是任何人都难以对得上的。
旁边的几个尼姑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只有一个年纪稍大的尼姑,沉默了一会儿说:“梁上蛛丝燕儿帘”。这一下联也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蛛丝比作燕儿的窗帘。
这句话虽然也很新颖,也很巧妙,但比起前一副“池边荷叶鱼伞”,从意境上来说,差了几分。
年长的尼姑也不吝啬自己的夸奖,说静若是在对得太巧妙了,其他人难以有这样的境界。正当静若十分高兴的时候,从几人身后传来了一句:“身上袈裟虱子巢”,一个和尚与一位年轻公子向几人走了过来。
和尚自己介绍说,他们二人是来参加明日的对联节的,但庵里的面积实在太大,他们不小心迷路了,正想去问路时,就听到几人在说对联。
静若沉默了一会儿,看向刚刚说话对联的那个书生,然后细想了一下刚刚他所说的下联,话糙理不糙。
不管在多么嘈杂的环境中,都要静下心来,感受生活的美好,而不是被各种琐事所烦忧,日复一日,困在其中。
她发现现在的自己就有些这种状态,于是仔细向二人表达了感谢,给她们指路后,回到房间,静静思考去了。
第二日便是对联节,前来凑热闹和参加比赛的人都很多,在老远看见昨日遇见的那个秀才、和尚后,静若凑上前去看二人在干什么,交谈后才发现他们正准备出一副对联,但苦于没有灵感。
静若盯着书生的侧脸,拿过笔墨就写下了“云雨山中客常来”,聪明的书生看着静若亮晶晶的眼睛,心头就好似有几分触动,随即压下这份异样,写下了“风月庭前僧不语”。
静若平静下来,装出冷静的样子问他“公子思维敏捷,回答得很流利。小尼很佩服。只是“不语”二字,该如何解释呢?可以有意戏弄小尼的吗”
书生笑着说:“并不是如此。这个“不语”清楚地表明了佛教的纯净之处,在这里不应该被世俗的思想萦绕。当师傅在庵内修行时,应该以禅心真诚面对,不语胜过任何言语。”
听了这么一会儿后,静若仿佛明白了书生的心思。二人虽然认识时间短暂,却能从对方的对子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客”不再来,“僧”不语却细细言语。只是碍于二人身份,这份情感注定不会有结局。
但人生,有时候不圆满其实也是一种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