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五花八门,一年内发售的手机多达几十台,价位涵盖一千到一万,令人眼花缭乱。
厂商们在宣传时总会突出亮眼配置,比如高性能处理器、高像素摄像头、超大电池容量等,但在消费者不容易察觉到的地方,往往会进行阉割。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手机厂商最容易动刀的地方,帮助大家在选购手机时擦亮眼睛,避免踩坑。
系统维护周期一个手机买回来,能更新几个大版本?能提供多少新功能?
这个问题其实很重要。有些厂商是一锤子买卖,买回来的手机没更新过版本;有的厂商更的很勤,但是手机越更新越难用。
但总归,系统维护不是免费劳动,能给手机不断提供系统更新的,起码还是良心厂商。

荣耀宣布magic系列7年系统更新,但是之前的机器更新可不频繁
定位定位功能是手机厂商最容易阉割的地方之一。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中低端机型在定位支持上“够用就行”,单频GPS大行其道,导致用户在复杂环境下(比如立交桥)定位飘忽,导航体验大打折扣。

某中端机型定位阉割,只有双频北斗、单频GPS
屏幕中框在2023年以前,手机基本上都是金属中框,但不知从哪款手机开始,塑料中框越来越多。甚至现在的中端手机,塑料中框占据绝大部分。
除了能够减轻一点手机重量,塑料中框不论是强度还是耐久度,都远远不如金属中框。

塑料中框
散热散热设计是影响手机性能释放的关键因素,但许多中端机为了追求轻薄,往往在散热上偷工减料。这会导致手机在高负载任务下发热严重,甚至出现降频和卡顿。

手机散热板
在选购手机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厂商宣传的亮点,更要留意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只有擦亮眼睛,全面了解手机的配置和实际表现,才能避免成为“高价低配”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