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导弹残骸被拆解后,乌克兰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那就是为俄罗斯提供援助,支持莫斯科继续战争的,不仅是朝鲜、伊朗等俄方盟友。就连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盟友们,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俄朝长期的武器零部件供应方。
【乌军在朝鲜导弹残骸上发现了大量西方零部件】
乌克兰情报部门对外透露称,乌方对在战场上发现的朝鲜产“火星11”导弹残骸进行了拆解研究,意外发现这款导弹使用的很多零部件都是来自西方,尤其是电子零部件,几乎全部是西方产品。
有一家英国调查机构也从哈尔科夫地区收集到了290多个“火星11”导弹的残骸进行研究,得出了与乌克兰方面相同的结论。
根据英国调查机构给出的数据,朝鲜导弹使用的零部件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26家公司,其中有75%的零部件供应商是在美国注册的,16%的零部件与欧洲有关,只有9%的零部件来自亚洲。
【朝鲜导弹中的西方零部件占比超乎外界想象】
尽管西方媒体现在刻意强调,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了朝鲜的军工生产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上获得的民用零部件,这会影响到朝鲜武器的性能。
但在美国主导对朝制裁多年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出现,仍旧证明了美国对朝鲜的高强度封锁并没有发挥美方想要的作用。
如果放在以前,大家还能说俄罗斯就是那个为朝鲜导弹提供技术支持的“背后高人”。那么现在看来,这“背后高人”恐怕还不止一个,至少还要加上那些间接为朝鲜导弹供应各种零部件的美西方国家。
事实上,西方的制裁无法彻底阻断他国从国际市场获得各类零部件,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乌克兰等方之前拆解俄罗斯、伊朗生产的无人机等设备时也发现,这些军用设备大量使用了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的零部件。
而俄罗斯等方避开制裁限制,从他国获得零部件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钻制裁的空子,采购暂时没有被列入制裁清单的设备,来替代之前使用的设备。
【今年以来,俄罗斯使用了至少60枚火星11导弹打击乌克兰目标】
从能够顺利采购的设备上面拆卸零部件,或者打着维护其他设备的旗号,采购相关零部件也是一种常见方法。外界在“火星11”导弹上发现的一个可以用于纺织器材、点焊机等诸多领域的日本产轴承,就很有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
当然,最为可靠地方式,还是通过第三国的中间商进行采购。西方早就发现,在西方发起对俄制裁,俄罗斯不能采购西方的芯片等电子产品后,俄罗斯国内市场上的相关产品并没有彻底断供。
美媒在调查后发现,俄罗斯政府与企业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用于避开制裁,持续采购芯片的体系。
俄罗斯企业会在其他国家注册一些空壳公司,然后以这些公司的名义从第三国经销商手中采购西方生产的芯片,然后将货物发往对俄乌冲突持相对中立态度,没有跟随西方制裁俄罗斯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再进行转运,将货物运回本土。西方媒体之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摩洛哥、土耳其的一些港口是俄方重点的转运站。
【西方认定摩洛哥丹吉尔附近的丹吉尔地中海集装箱港口已成为向俄罗斯转运货物的枢纽】
西方现在也不得不承认,就在他们寻求通过贸易限制,切断俄罗斯半导体供应的同时,俄方建立了一条强大的“平行供应链”,根据俄海关的数据,在2023年最后3个月,俄方通过这一供应链进口的关键芯片数量,几乎与俄乌开战前的2021年同期持平。
朝鲜方面大概率也是通过这几种手段,从国际市场上源源不断的获得着西方零部件的供应,来维持自身的武器生产,且从朝鲜疑似扩大“火星11”等导弹生产线,疑似增加援俄力度来看,朝鲜的零部件供应网络还有可能扩大。
乌克兰军事情报部门则提出了一个观点,即俄罗斯、朝鲜等国组建了一个“被制裁者联盟”,制定了联合行动计划,一道规避西方制裁,从国际市场上获得各自需要的零部件。
【朝鲜导弹所用零部件来自多个国家】
乌方正呼吁美国等国加强出口管控,严查出口商品的流向。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这种商品流向的监管又谈何容易。
况且,就算华盛顿方面想要出手管控,相关西方企业与第三国经销商们,也不会积极配合。商人逐利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俄罗斯等国从秘密渠道购入的零部件往往会比正规渠道要贵,这种利益面前,经销商们很难抵住诱惑。
美国媒体之前就发现,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的芯片出口迎来了“战时繁荣”。
【美媒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芯片产业迎来了一次战时繁荣】
我们甚至可以说,在俄乌冲突之中,美国方面其实是同时支持了俄乌两方,区别只是,对乌克兰,美国是主动支持,对俄罗斯,美国属于被动帮忙。
俄罗斯用着使用西方零部件制造的导弹、无人机,去打获得西方支持的乌克兰军队,这种看似荒诞的情况,事实上也体现出了,经济全球化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无论在政治上闹得多么面红耳赤,各国在经济上都很难彻底断开联系。华盛顿动不动就挥舞制裁大棒,确实会给他国造成一些麻烦,但也无法真正锁死任何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