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某个年纪,相亲似乎就成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其实,很多人的相亲经历并没有小说电影里说的那么戏剧化。
但那一年,我的经历确实有些特别。
初相亲,丈母娘开出的选择题那是1987年的春天,东三省的寒冷终于退去。
好友老李硬拉着我去相亲。
他神神叨叨地说:“你这大小伙子天天跟木头打交道,再不找个对象,怕是要成木头了!”看似玩笑,却处处戳心。
于是,我稀里糊涂地就被拽到了一户人家的堂屋,从一个累活围绕的小木匠,变成了穿新衣、抹亮鞋的“相亲男”。
进了屋,我都还没来得及好好坐稳,就听到郑大娘个性十足地放话:“三个丫头,你看上哪个直说,咱利索!”她的三个女儿便整整齐齐站在了我面前,总让我觉得像是阅兵时的景象。
小女儿郑小兰俏丽活泼,毫不掩饰青春的光彩;二女儿郑桂花文静端庄,是个中学老师;而站在最右的,是大姐郑雪梅,四十有四,日子在她的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却又平添了一种不一样的从容。
这一场景,现在想来依旧有些荒诞,却也是那次相亲最真实的缩影。
也许是她眼神中的宁静让我触动,我的视线不由自主地停留在郑雪梅身上。
决定瞬间,我选了内心的声音选择她,好像有些出人意料。
面对这场“选择题”,一时间,屋里安静得连心跳声都清晰可闻。
最终,我对着郑大娘说:我选大姐。
郑大娘惊了,她判断这其中定有不妥,不由质疑起我的决定。“不是开玩笑,我就选大姐。”我给了她一个坚定的回答。
那瞬间,自己都有些惊讶于自己的果断。
而当我再度看向郑雪梅时,看到她微微泛红的脸颊,仿佛听到她心里的声音。
很多人觉得我选择老大姐是“捡了便宜货”,甚至怀疑我是否别有用心。
可是,每当我想起郑雪梅眼中的成熟与智慧,那种历经岁月洗礼后的安然,我就明白,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家庭生活的挑战与幸福的滋味我们的生活慢慢地展开。
我是木匠,她是家庭主妇,我们的婚礼简单而又温馨。
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何不选年轻貌美的,而是偏偏娶了比我大十岁的雪梅。
可是我知道,她的贤达理慧胜过了一切。
彼时,我被厂子提拔为小组长,薪水也涨了。
在雪梅的打理下,我们的小家虽不奢华,却温馨无比。
每天都有热茶热饭,还有闲来无事在窗前开放的牵牛花。
结婚一段时间后,我妈生病了,我们把她接回家。
雪梅照顾老人无微不至,那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在这个家中,她是不折不扣的主心骨,把我们一家紧紧连在一起。
我渐渐意识到,生活就是这样,不是比谁的生活有多亮丽,而是谁能在日子里携手同行。
岁月催生的默契与责任有一天,我回家发现,雪梅正在给邻居小虎读故事。
这个我们帮忙照顾的孩子,让我们的家多了不少欢声笑语。
虽然小虎不是我们的亲生孩子,但我们早把他当作了家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有快乐也有难关,就像那次小虎生病,他的亲生母亲郑小兰来看过他,最终却还是将抚养权让给了我们。
她望着孩子,用颤抖的声音告诉我们,我们才是小虎真正的父母。
从那天起,小虎正式成为了我们的孩子。
店里的工友们都说我命好,虽然没亲生骨肉,但生活却其乐融融。
那些关心我们的人都知道,是雪梅的包容和责任心让这个家温暖了起来。
我的事业渐渐有了起色,厂子里表彰劳动模范的那一天,我坐着领导安排的车回家接家人。
看着车里的雪梅和小虎,我终于明白家庭的意义。
结尾的时候,想起老妈的陈词滥调:“人这辈子,选对象,相中了就好好过。”我终于明白老人的话中有多深的含义。
我们在选择当中常常迷失,但最实际的,还是内心深处的安宁。
大到一个家,小到选择一个人生活的细节,它们都没有什么大道理。
不过是一种日子里的温暖和爱,让我浑沌的心灵找到归属。
我和雪梅的故事,也许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段小插曲,但对我而言,却是无可替代的幸福。
这就是我们平淡的生活,不张扬、不激动,却真实而温润,是我们对彼此无悔的承诺。
在温暖的小家中,一起慢慢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