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沁人心脾的豪情,从那年薪火相传的峥嵘岁月源源不绝流传下来。
那是一支由红二方面军和陕北红军部队组建的主力,如火红的硝烟熏陶过他们。从井冈山起家,挥舞着锈迹斑斑的钢枪,跋涉过漫漫征途。待到1937年8月25日,终于编成正式番号,宛如一支出锋的尖刀。
贺龙当选师长,振臂一呼,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是,这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上将,曾只是个小伙计。后来萧克、周士第、刘忠等骁勇悍将把手相随,如虎添翼。
关向应满族军人,在政训部任职,不幸病中早逝。没有谁料到,罗贵波、朱明这些默默无闻的干部,后来却成为国家巨头。更多像金如柏这样的小将,化作泥沙俗世难寻的英雄。
从赤城边陲走向战火纷飞,从红军开国走向军威震中外。那些军旅生涯的点点滴滴,塑造了一代英豪的人生。
谁能想到,那位后来当上省委书记的张平化,昔日竟是个低调卑微的宣传员再看看彼时的袁任远,哪能料到他还在为一线民运而奔走。
更有多少可歌可泣的黔驴,在艰苦岁月里渐渐矗然成了不世骐骥。那个吃苦耐劳打杂的丁生,是如何一步登天成为重臣的难道梁旭东就从来都是天之骄子。
宿将斗志尤存,伏低身躯锤炼出那颗英雄胸怀。然而,年轻时代,谁未曾挥洒过热泪。
朱明后身居高位,可昔日他也只是个普通文工组组长。当年罗贵波亲手请缨,虽最后他做了驻外大使,殊途同归。
当罗志敏、刘型先生无名无分,也曾是军旅之子。哪曾想,日后的他们成为国家司法要员与院长。即使是一尘不染的袁任远,也亲身参与过那艰难岁月里的平民造反。
滔滔征尘自是难免数不尽的负伤与牺牲。能走到那一步,谁又不曾殒命荒山烈日下。
昔日的卢冬生、邹凤山,功勋彪炳还是阵亡者战火硝烟中,总有人迷失在征途。对于这些烈士,我们是否只能含泪默哀
王祥发、彭家诗当年真是伟烈可歌,他们本可以不惜生命,现在却沦为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