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在看《水浒传》原著或者影视剧时都会了解,宋江从一个衙门小吏到兵马都总管,从一个发配江州的罪犯到整个梁山起义军的领袖人物,一直在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宋江不仅辜负了众多好汉的信任,也在最后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在同意了朝廷招安之后,宋江率众将士攻打方腊,最终牺牲70多个兄弟,结果却只换来一个楚州安抚使,这样做到底值不值?放到现在,这楚州安抚使又是一个多大的官呢?我们慢慢道来。
宋江的为官之路从郓城押司,到楚州安抚使;从初上梁山,到起义军总领袖;从一百单八将到最后三十二位好汉。围绕宋江个人来看,这个过程就是:为官。
晁盖智取生辰纲事发后,宋江帮助晁盖上梁山,遂刘唐送来银两和信件表示感谢,不想信件落入阎婆惜之手。为保其郓城押司这一官职,怒杀阎婆惜。宋江之妾以信件要挟自然不对,宋江能对妻子怒下杀手也着实不该。即使放在北宋的时代背景下,也是一恶狠之人。
杀妻逃亡一年之后,在父亲宋太公劝说之下自首,实则还是对朝廷抱有幻想之心。妄想在发配江州,刑罚结束之后,还能在朝廷上有一官位。直到浔阳楼酒醉题反诗之后,判得死刑,心中幻想破灭。
宋江稳坐梁山头把交椅宋江初上梁山便坐上第二把交椅,足见梁山众好汉对其仰慕,信任,以及忠诚。这也为后来攻打方腊,牺牲众多兄弟的事情埋下伏笔。待梁山好汉攻打曾头市,先头领晁盖中毒箭而亡,宋江也顺理成章坐上头把交椅,成为梁山起义军领袖。
当上了大领导,宋江此时内心又对朝廷怀有招安的希望。书中写到,重阳节将至,宋江“安排大筵席,会众兄弟,同赏菊花,唤做菊花之会”。乘着酒兴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此言一出,众人全都反对,“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乌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宋江不止一次提出想招安,不止一次被众兄弟拒绝。可是他的心里还在幻想“只反贪官,不反朝廷”,杀尽了贪官,自己亦可官居高位,飞黄腾达。
招安,为了为官最后,还是招安。众人追随宋江,实则只因“忠义”,有了这两个字,他们对宋江一呼百应;宋江也正是利用了这点,去实现了自己对朝廷的“忠义”。招安后攻打方腊,好汉们死的死,伤的伤。
武松断臂,张顺中箭,解珍解宝兄弟死于非命,五虎之一的董平,被无名小卒腰斩......最后的最后,在宋江知道自己喝了毒酒之后,竟然也要李逵喝下毒酒。
为什么?很简单,此时他已是楚州安抚使,已经官居三品,他深知以李逵性格,必然造反朝廷,坏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坏了自己在朝廷的忠臣地位。宋江最初没有想到,最后自己仅仅是做了楚州安抚使,或者说,宋江没想到自己竟能做到楚州安抚使?谁知道呢!
我们只知道,宋江非常珍惜自己的政治羽翼,他也珍惜得来不易的楚州安抚使,在临死时想起了众多牺牲的弟兄,不禁泪下;可就是在这样的情绪之下,他还是让李逵喝了毒酒。所以宋江这个人物的矛盾和无奈,在最后体现的淋漓尽致。
也正是因为这一段,很多读者对宋江充满怨恨,意气难平。在影视剧中,宋江的扮演者,李雪健老师,传言在《水浒传》播出后,不敢回老家,很多观众对其饰演的宋江恨之入骨,有老家的观众生气的把电视也砸了,说等“宋江”回来之后,揍他一顿。
很多的观众认为,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宋江是最贴近历史原型的,演出了他的愚忠,演出了他的大义,演出了他的阴暗,也体现了人物的狠毒。这个人物是复杂的,是多角度的。
作为梁山的第一号人物,他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历史进程每一步的推进。宋江的失败,梁山好汉的失败,北宋各路起义军的反抗失败,整个宋朝的失败。作者想让我们看到的,可能不仅仅是宋江本人的官路浮沉,还有整个朝代历史的兴衰。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为了这最后的官职,众多兄弟牺牲,宋江亦饮毒酒。那我们回头来看,楚州安抚使,到底是什么官?为了这一步,导致了梁山好汉最后的结局,到底值不值?
文献记载,南征方腊之后,宋江被升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武德大夫是军衔,相当于现在部队中大校级别;楚州,是现在的江苏省某市,宋朝时的楚州安抚使,相当于现在市委书记一职;兵马都总管,相当于这一地方的军区司令。
从个人来看,得罪了朝廷,后又身居高官,宋江确实懂一点政治手段,也实现了自己的为官梦想,但是从整个故事来看,整个起义军的失败,充分体现了农民起义军的历史局限性。
梁山一百单八将以及数以万计的众将士,明知招安是计,也要放弃了逍遥快活的绿林好汉的生活,随着宋江招安,得到了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的官衔;他们也明知攻打方腊凶多吉少,是朝廷削弱异己的卑鄙手段,却也追随宋江,仅在方腊战场上就白白牺牲了七十多位好汉。
回朝过程之中,高俅继续用计,好汉陆续死伤,在宋江和李逵死后,又有一众兄弟牺牲,剩余几位好汉,做鸟兽散,梁山好汉的故事结束了。
当然了,这些故事很多是小说中杜撰的情节。在各种史书资料和文献中记载,北宋末年,苛捐杂税严重,朝廷腐败,官员勾结,百姓民不聊生,众多反抗政府压迫的武装斗争兴起,在众多反抗队伍中,宋江率领36人开始起义。
梁山泊位于山东西部,是一处水泊洼地,芦苇丛生,杂草纵横。众多小泊,交错盘结。政府规定百姓捕鱼采藕,船只按照规定缴纳税费。也正是这样的实际基础,才有了小说中浪里白条张顺,阮氏三雄等水性特别好的人物出现。
史书记载,宋江起义军中有三十六个主要头领。他们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鲁智深、武松等。宋江起义军总人数由于史书无记载,无法统计,估计有近万人。
小说中作者根据天罡星地煞星等共108位好汉编著的起义故事,更甜神秘色彩。史书中,宋江起义不久后就离开山东梁山泊,后实在不敌对手,走投无路,不得不率众投降,选择招安。至于招安后是否攻打方腊,就不得而知了。
在《水浒传》中,108位梁山好汉大都是武夫,不懂政治。梁山好汉们打着“替天行道”的口号,却不知所替的“天”是什么天,所行的“道”是什么道。兄弟之间的义气和愚忠,也为好汉们最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作为起义军首领,宋江算是懂点政治,但是目光短浅,他的错误决策,断送了自己,也连累了信任他的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