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9月安庆陷落,1862年5月湘军抵达雨花台,开始围攻南京。从安庆陷落到南京被包围,也不过是7个月时间。如果把湘军休整时间去掉,曾国荃从安庆杀到南京,才用2个月,3月出兵,5月在雨花台扎营。
湘军进展速度快,原因何在?李秀成、陈玉成关系恶化,影响了整个局势。陈玉成、李秀成是太平天国顶梁柱,支撑洪氏江山,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英王与忠王的关系,一言难尽。
1860年5月,江南大营被摧毁,陈玉成、李秀成就因东征江浙产生矛盾。李秀成把江浙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认为陈玉成不应该插手,他管好长江上游即可。
为了争夺苏州、常州、常熟,英王、忠王的部下相互挑衅对方,直言对方是“野长毛”。两大军头闹矛盾,胡林翼、曾国藩军团已经东征,杀到安庆,上游局势急剧恶化。
安庆,陈玉成大本营,他不得不去救援,但力不从心。3个月前的太湖之战,陈玉成对决湘军全明星阵容,损失惨重,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英王无法解除安庆之围,他必须得到李秀成协助。
为了争取李秀成,陈玉成做出让步,除了在丹阳留下部队,其余地方都让给李秀成。再则,洪仁玕出面调停,给陈玉成、李秀成做工作,让他们以大局为重,不要斗气,李秀成也愿意让一步。
1860年10月,太平天国制定西征武昌计划,攻打湘军大本营,迫使胡林翼、曾国藩回援,从而解除安庆之围。李秀成,对西征并不积极,他不认为这计划能成功,故而拖延出兵,坑了陈玉成。
李秀成留下精兵坐镇江浙,带着一帮二流部队西征,一边招募兵马一边前进,比陈玉成迟到了2个多月。陈玉成等不及,只好自己返回安庆,在集贤关与湘军展开决战。
客观看待,陈玉成在安庆之战表现很不错,陈玉成多次外线机动,已经成功把多隆阿、鲍超、李续宜的精兵悍将调走,只有曾国荃的“吉字营”还留在安庆城下。
摧毁“吉字营”,就能打通安庆内外联系,湘军围城不攻自破。但是,陈玉成多次机动的结果,是自己的兵马损失惨重,已经没了一支突击力量。
李秀成,此前招募江西、湖北起义军,以及得到从广西脱离石达开北上的20万大军,已经有了40多万人马,声势浩大。
40万大军,除开一堆新兵,精锐也有五六万,足以扭转局势。如果李秀成愿意来安庆战斗,与陈玉成、杨辅清一起猛攻“吉字营”,曾国荃也招架不住。
或者,李秀成对英法列强不抱有幻想,直接出兵第二次东征江浙,夺取江南财税重地,也足以扭转战局。拿下江南,清朝没了财税,势必要把湘军调来,否则燕京就揭不开锅了。
李秀成在干嘛呢?既没有救援安庆,也不去东征江浙,而是在“等”,坐观局势发展而无动于衷。如此,陈玉成除了损失大批精兵悍将,啥也得不到,安庆被湘军攻克,城内16000余人被屠杀,曾国藩下令劫掠3天,天怒人怨。
安庆之战,曾国荃也损失很大,湘军疲惫不堪。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中描绘了安庆最后阶段的战斗,湘军能挡住太平军,完全是凭借水师以及火器优势,但依然死伤惨重。
更糟糕的是,湘军“围点打援”,多隆阿承担任务最重,却没得到应有赏赐,反而是曾国荃夺取首功,多隆阿极为不满。胡林翼死后,多隆阿对湘军寒了心,拒绝协助曾氏兄弟,不愿意为他们做嫁衣。
曾国荃回家休整,湘军休养生息,多隆阿则独自去皖北,攻打庐州。陈玉成在庐州,与多隆阿打得有来有回,如果不是清朝增兵,单凭多隆阿也拿不下庐州。
安庆丢失,陈玉成到庐州坐镇,而不是沿着长江防御,阻止湘军攻打南京,这是内斗使然。洪秀全不顾实际,非要治罪陈玉成,英王岂敢回来?再则,长江下游不是陈玉成的地盘,他没有话语权。
李秀成就有意思了。上游局势危机重重,他不闻不问。陈玉成受困庐州,他拒绝去救援;安庆到南京的防线,兵力不足,李秀成也不去管。此时,与列强约定一年休战的时间结束,李秀成第二次东征江浙,打造属于自己的王国。
诸侯王各自为战,代价很大。陈玉成兵败庐州,前往寿州找苗沛霖,结果被诱捕送给胜保。陈玉成拒绝投降,被凌迟处死,年仅26岁月。陈玉成死后,湘军就没了东征后顾之忧,曾国荃迎来千载良机。
安庆之战,英王所部元气大伤,陈玉成无法沿着长江布防,李秀成虽说手握40万大军,却专注于江浙。如此,安庆到南京的这一段江防,几乎没啥像样的太平军防守。
曾国荃休整6个月,湘军吃饱喝足,又扩充数万兵马,实力更加强悍。1862年3月曾国荃东征南京,5月抵达雨花台。与此同时,李鸿章淮军攻打上海、江苏,左宗棠楚军攻打浙江,清军三面夹击,太平天国灭亡倒计时。
[大哭][大哭][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