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角有座姑婆庙

声夫评旅游 2024-09-26 16:58:49
下角有座青草姑婆庙

作者 昇夫 字数 1484

不久前,我因修单车偶然来到下角埔前街。话说埔前街可是当年“广惠古道”上重要的一环。在这条街上有一棵大榕树,发现树下有座“青草姑婆庙”。惠州地区庙宇无数,多是供奉神仙人物,而这个庙却与“青草”有关,实为少见。我喜欢草木自然,不由近前来观看。

庙的整体装饰是新的。门朝南,是关着的,进不去,看不到庙内。门前有副对联:薄采频繁供俎豆,深培菔芥当孙儿。感觉有点特别。庙门的西面有一窗,透过玻璃约摸可见庙内供奉的神仙。

庙的右侧,紧贴着大树脚下,有一座很小的神龛,里面安放着一只石刻白虎,栩栩然,威猛貌怵人。也有对联:青龙缠玉柱,白虎架金梁。颇具气势。上头写着“玄坛公”。

我对青草姑婆和玄坛公都不知晓,回来后不免查询。

大榕树下

青草姑婆庙,下角一带的人们习惯称之为姑婆庙,供奉的是青草姑婆神。

传说很久以前,下角发大水,下角群众打捞得一个菩萨,貌似姑婆,村民就将其安放在现今卫生院处,解放初下角乡政府曾在此办公。之后菩萨面前长起青草,有一村民脚生疮,疼痛异常,随手在姑婆菩萨前采摘青草当药,不久,痛止肿消,疮疾痊愈。下角人以为菩萨有灵,遂将菩萨起名为青草姑婆,并建庙奉祀。

据说姑婆曾托梦与人,说她喜欢看戏。村民信其神灵,凑钱请了戏班演戏给青草姑婆看,自此以后遂成定制,名为“青草姑婆演戏”。“青草姑婆演戏”活动定于每年年初二晚上开始,一般演五夜四天,直演到初七早上,演出的剧种都是粤剧。年初二戏班准备演出,年初三早上将青草姑婆神像抬出来看戏,年初六在收场前又将青草姑婆神像抬回庙中,表示青草姑婆不看开台戏及刹台戏。

“青草姑婆演戏”活动最后一次是1951年,当年演戏活动刚结束,土改队进乡,以后再也没有举办。但下角村民还保存了演戏风俗习惯,仍于每年春节由本乡村青年组织演出队或业余剧团在姑婆庙前演戏。此活动一直延续到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姑婆庙改为公社卫生院方告结束。不知现在还有无沿袭?

姑婆庙后经多次改建,原貌已不存,现在原址北面50米的榕树下重建。庙内原镶有石碑一块,约长80厘米,宽60厘米。碑上记录了演戏年代、沿革及捐资者的名字。据说始演年代为明末。碑今已不存。2009年在原址出土了原庙楹联一副,即前文说到的门联,现镶在重建的庙门前。

还有一种说法,说青草姑婆是一位民间卖青草药为生的妇女,每天不辞辛苦上山采药去卖。她生前乐善好施,对于贫穷的病人,施赠草药不收分文,后百姓感其德,为她立庙祭祀。

青草姑婆庙

由此大致可以了解到这样几个信息:

1.青草姑婆乐善好施,采青草当药,或懂医术。

2.现庙不是原址,重建时间可能是2009年。

3.庙内原有一碑,主要记载姑婆演戏,此碑是庙的重要文物,可惜已不存。只有原庙的一副对联仍沿存。

4.由青草姑婆戏得知,姑婆庙早在明末时期就有了,那么,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总之,青草姑婆庙跟青草治病救人有关,然后演绎出青草姑婆形象。个人认为,姑婆庙最特别的,正是人们对青草的认知和重视。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认知,也是对生命的认知。

张友仁的《惠州西湖志》中有记载青草姑婆庙,其中写道:“昔人祀花神,此独祀草。”可见惠州人对草药的情有独钟。“不知的当是草,知道的就是宝。”这话让我想起那次和“东江”大哥看螺山(望乡台)上的抗战遗址,在上山时,他教我认“两面针”、“五指毛桃”。当时他说,其实凡草都有用处,就看怎么用。想来很有道理。

当我们在市场看见卖草药的铺子和碾草的阿婆阿叔身影,或许就会联想到青草姑婆。

玄坛公

玄坛公指的是赵公明,又名赵玄坛、黑虎玄坛,是道教中的护法四圣之一,位列“财神”之首,文武兼备,深受民间尊崇。

赵公明的坐骑是一头神骏的黑虎。而姑婆庙旁的这只虎及从对联看,是白虎,非黑虎,不知怎解?但说玄坛公是赵公明,大抵没错。

姑婆庙西面

下角埔前街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