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背景
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占遵义后,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东面是国民党湘军刘建绪的4个师,西面是国民党滇军孙渡的6个旅,南面是国民党中央军薛岳的2个纵队,北面是川军刘湘的12个旅,红军陷入了敌人的重兵包围之中。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
会议根据刘伯承、聂荣臻的建议,决定放弃黎平会议确定的以黔北为中心创建根据地的计划,制定了“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渡江后进入新的地域,协同四方面军,争取四川赤化”的战略方针和行动路线。
战役经过
1935年1月19日,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困和重点攻击的严峻形势下,中央红军撤离遵义,兵分3路向赤水、土城前进。1月24日,林彪领导的红一军团进抵土城,黔军刘翰吾部,闻风而逃,未作抵抗。1月25日后,其他军团和中央直属纵队陆续抵达土城。在前往土城途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察看地形,决心在土城以东青杠坡地区,围歼尾追红军的川军郭勋祺部,为北上渡江创造条件。
1935年1月28日凌晨5时,青杠坡战斗正式打响,战斗由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具体部署为红军三、五军团从土城镇外的水狮坝兵分两路,向盘踞在青杠坡的川军郭勋祺旅发起进攻。
战斗开始不久,红军攻占了青杠坡周围的老鹰石、桐子窝、猴子丫等阵地,但川军居高临下,凭借有利地形拼命抵抗。在对制高点石高咀、尖山子、营棚顶的争夺中,双方进行了持续的激烈交战。红军组织突击队对川军阵地发起十余次冲锋,同川军进行白刃战。一时间,青杠坡山头血流成河,红军牺牲颇多,伤亡巨大。
上午8时许,川军潘佐先头团赶到青杠坡投入战斗,红五军团部分阵地被突破,川军沿山脊下冲,扑向土城,直攻到了大埂山军委指挥部前沿。
在这危急关头,朱德总司令亲临三军团前线指挥,刘伯承参谋长亲临五军团指挥部队作战,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也来到位于土城东面的大埂山军委指挥部。情况紧急,毛泽东当机立断,命令直属中央军委的干部团对川军发起进攻。干部团在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的带领下英勇作战,打退了进攻大埂山的川军,使阵地得以巩固。
为了扭转不利的战局,毛泽东同志电令红一军团二师放弃奔袭赤水县城的任务,火速从猿猴(今元厚)赶回土城参加战斗。1935年1月28日中午2时许,一军团二师回援赶到。红军各军团相互配合,接连对青杠坡的川军阵地发起冲锋。在优势兵力的进攻下,川军受到重创,被迫撤出青杠坡主阵地,逃往丰坝村。朱德率领红二师五团乘胜追击。然而川军凭借丰坝村沙沟头的有利地形封堵红军追兵,红军久攻不下。
就在青杠坡战斗激烈进行的同时,已渡过乌江进入贵州清镇地域的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8个师正急速向土城开进,王家烈指挥黔军4个师向遵义逼近,云南的滇军全速向黔西北推进,广西的桂军已到达黔南,川军抢占了赤水城堵住了红军北上的通道。国民党各军对红军的合围之势形成,中央红军的3万多人被围困在川黔边界的狭窄地带,随时都有被围歼的可能。
紧急会议与决策
1935年1月28日下午5时,中央政治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土城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周恩来等出席会议。会议根据当时各路敌军奔集川南围堵红军的新情况,决定放弃原定由赤水北上,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的计划,主动撤出土城战斗,迅速由土城一带西渡赤水河,摆脱川军的合围,寻机再渡江。
战役结果与后续
1935年1月29日凌晨,中央红军分为三个纵队,分别从土城、猿猴两处渡过赤水河,土城战役至此结束。土城战役是红军一次“不胜而胜”的战役。说它“不胜”是因为红军未能实现战前制定的作战目标,由赤水北上,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说它“胜利”是因为红军能够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作战目标,主动撤出土城战斗,由土城一带西渡赤水河,进入川南的古蔺,成功摆脱川军的合围,为北渡长江创造了新的战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险象环生的战斗中,共有刘伯承、朱德、彭德怀、聂荣臻、林彪、罗荣桓、叶剑英等7名日后的共和国元帅和三百名以上的将军参加战斗,至少3000名红军指战员为保卫党中央而牺牲,用一腔热血书写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结语
土城战役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一渡赤水,进入了川南古蔺、叙永境内。后来,中共中央在云南威信县一个叫作扎西的地方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并对红军进行了整编,毛泽东在会上总结了土城战役失利的教训,他说,这是一场拉锯战、消耗战。我们没有歼灭川军,反而受到很大损失,不合算,也可以说是一场败仗。主要教训有三条,一是敌情没有摸准,原来以为是四个团,实际是六个团,而且还有后续部队;二是轻敌,对刘湘模范师的战斗力估计太低了;三是分散了兵力,不该让一军团北上。我们要吸取这一仗的教训,今后力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