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仅98g的眼镜,让苹果VisionPro无地自容

锋潮科技 2024-09-30 16:00:47

阿扎你好狠啊……

前两天,Meta 召开了发布会。

噢以防有人不知道,Meta 其实就是大伙熟悉的 Facebook,只是前两年改了名而已。

这次发布会恰好是 Mata 成立 XR 业务部门是十周年,所以新品不仅多,还一个比一个重磅。

像 Quest 3S,相当于 3 的青春版,主要亮点在定价更便宜了。

全新升级的 Meta AI,把头显设备的体验又拉高到新的高度。

Meta 首个开源大模型 Llama 3.2,具有多模态的能力。

不过最最最炸裂的新机,还得是这玩意儿——

Meta Orion

很难想象,这么小一个眼镜,是一个支持全息 AR 的智能眼镜。

相比以往那些傻大黑粗的 AR 头戴眼镜,Meta Orion 这个仅为 98g 的眼镜重量,简直是眉清目秀。

相比之下,隔壁 Apple Vision Pro,重量是 600~650g。

果子的堆料猛归猛,但使用时间久一点,仿佛身体被掏空。

当然,Meta Orion 能够在这么小的眼镜上实现 AR 功能,其实是耍了点小聪明。

Meta Orion 将一个传统 AR 头戴设备的组件,划分成了三块。

眼镜本体负责显示,手势追踪腕带负责交互。

还有一个跟电视遥控器差不多造型的独立计算单元,承担主要的运算。

眼镜本体在光学设计方面,可以说堆了猛料。

塞入了多个微型投影仪,使用时投影仪会通过光波导的形式,投射在碳化硅透镜镜片上。

一通组合拳下来,用户就可以在眼镜上看到具有不同深度和尺寸的 AR 投影画面。

另外 Orion 还加入了大面积的棱形四边形波导片,带来更大的显示区域。

有媒体实测,Orion 实现了 70° 超大 FOV,属于业内领先的水准。

要知道其他家的同类型的波导类 AR 眼镜,也只能给到 25° FOV。

猛归猛,这套方案做起来就跟烧钱似的。

Meta 高管在介绍时直言,光是这个碳化硅镜片,「你无法想象产量有多低。」

如果说眼镜本体的堆料是数值怪,那负责交互的手环,就属于把创新性给拉满了。

在说这个交互手环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隔壁果果是怎么做交互的。

Vision Pro 在机身内外塞入超级多的摄像头。

内部的摄像头,也就是用户眼镜的附近,通过摄像头记录眼球轨迹。

外部的摄像头,分析用户的手势。

眼神+手势,无疑是最简单直接的操作逻辑。

但是,我要说但是了。

因为 Vision Pro 外部摄像头的进光量有限,所以在暗光环境下,不一定能精准识别到用户的手势。

说白了就是太暗了,设备「看」不清。

而且早期图像算法也不够完善,无法让 Vision Pro 认主。

你用得好好的呢,旁边的人突然伸手过来捏一捏。

图源见水印

设备就会误以为是用户自己在操作。

图源见水印

属实把大家伙都逗乐了。

而 Meta Orion 同样是使用了眼神+手势的方案。

内部嵌入了 7 颗摄像头,识别眼球指向。

也就是跟果子一样,用眼神的指向,充当鼠标的指针。

而手势控制则由腕带来负责,依靠的是肌电图(EMG)技术。

Meta 在织物腕带里面塞入了电子传感器,通过感知手腕肌肉的方式识别手指的微小运动。

例如拇指和食指互捏进行点击。拇指和中指互捏呼出主菜单。

握住拳头,然后用拇指在食指上来回滚动,充当鼠标上的滚轮。

相比苹果,Meta Orion 虽然要多带一根腕带进行交互。

但也避免了环境过暗无法识别手势、误识别旁人手势等尴尬的情况。

发布会上没有公布这个 AR 眼镜的具体续航水平。

但根据一些博主的测试表示,大概能给到 2 小时左右的续航时间。

相比之下,定位类似而且块头更大的 Snap Spectacle,续航也就只有 45 分钟。

Snap Spectacle

至于系统方面,Meta Orion 的 AR 体验跟苹果的有点类似。

像跟朋友进行视频通话,调出窗口看视频,浏览网页和各种 App 等。

再加上 AI+AR 特性,用户也可以直接和现实世界的物体进行交互。

例如指着某个东西问 AI 这是啥,或者调出某个食物的菜谱。

但有一说一,从一些博主的体验来看,这个投影的画质用来看文字、图片啥的都能轻松拿捏。

用来观影、看视频,画质还是差点意思。

但毫无疑问,Meta Orion 在整体的穿戴体验、交互体验等方面,都几乎是地表最强的存在。

光是成本造价,一台就需要 1 万美元,约合 RMB 7 万元。

注意哦,这还只是成本,真要拿出来卖,价格估计还得翻两番。

所以目前 Meta Orion 还只是原型机阶段,限量约 1000 台,仅用于演示和内部开发使用。

真·想买都不一定买得到。

虽说距离 Meta Orion 这样的产品量产可能还有点遥远。

但毕竟原型机都做出来了,以后某些技术成熟后真放到量产机里,也不是没有可能。

0 阅读: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