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州市申村东侧,石林铁路铁轨旁边,耸立着一座纪念碑,名“林南清大办钢铁碑”。“林南清”不是人名,而是林县、南乐、清丰三县的统称。

背景是1958年在全国掀起的大炼钢铁运动中,豫北地区的林县、南乐、清丰三县联合,建立了钢铁集团协作区,简称“林南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办钢铁运动。而运动指挥部就设置在申村。

为什么设置在申村呢?因为这里的冶铁历史十分悠久,附近的大山中富含铁矿。据《重修林县志》记载:“利城在县东北三十里,城址已湮,今名申村。村北里许,尚有村名城北,即以此城得名者。唐初有冶铁,宋至和二年,以官无利岁鼓铸,韩琦奏罢之,元时复置……”

申村的冶铁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宋仁宗时期又在此设立铸钱工厂,为宋代四大冶铁场之一。上世纪50年代,在申村的东河沿,还发现过一个直径七八米、高两三米的烧焦炭残炉,还有矿粉、陶瓷片、铁钱,在附近的东寨西、郭家庄北,也有类似遗物。

目前,“林南清大办钢铁碑”是县保,这段大跃进的历史笔者无需多言。至于“申村冶铁遗址”则被定为第二批河南省级文保单位,文保碑也立在纪念碑旁边。

申村冶铁遗址的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遗址的东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谷,河谷西南崖的上部发现一个大型烧焦炭残炉,炉南地面铺着厚1米左右的矿粉。焦炉西边是冶铁中心区,发现排列着横8行、纵9行的炼炉,可看出结构的炉有两种:一为河卵石铸造的铁炉,二为弧形砖建造的熔炉。反映出这里古代冶炼已颇具规模。炼铁中心区南边地名瓦支坡应是生活区。该处散布的大量唐、宋、元时代的陶瓷片,当是古代利城遗存。(豫290,第二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写于2024年8月6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