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兽麒麟真的存在吗,这些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曾亲眼见过?

刻度说 2020-06-29 08:25:03

麒麟是中国传说中的神秘祥兽,中国最早的词书《尔雅》曾这样解释:“麐(即麟),麕身,牛尾,一角。”汉代《说文解字》也有大致说法“麒,仁兽也,麋bai身牛尾一角;麐(麟),牝麒也。”

史书中这种简笔画式的记载,让飘忽的神兽更加神秘不可琢磨。麒麟到底存不存在呢?还别说,历史上还真有人亲眼见过,而且还都是身份地位极高的人。

《春秋·哀公十四年》记载“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说的是鲁哀公十四年(西元前481年),鲁哀公领着大臣们在大野围猎,发现一只大家都没见过的怪兽,后用箭将其射伤捉住,请来了有学问的人认出,这就是天下第一仁兽麒麟(雄为麒,雌为麟,这里不做细考)。虽然鲁哀公将麒麟带回去疗伤。但受伤的麒麟还是因惊吓过度,不吃不喝而死,葬在了今天的巨野县麒麟镇。

大家都知道,春秋为孔子所著(编),一向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观精神,和“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唯物主义精神的孔夫子,对《春秋》严谨的态度, 从“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这些表述中可见一斑。因此,相信对西狩获麟这一记述孔子应该是有所本的。

而且《史记·孔子世家》中还会绘声绘色地记述过这样一段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说的就是孔子亲眼看到麒麟,并把它的出现视为自己行将就木的不祥之兆,很是伤心,并停笔不再续写《春秋》,果然两年后孔子去世。故后世也常把“麟止”比喻成“绝笔”。

和孔子一样,司马迁作为一个敢于仗义执言,而忍受宫刑之苦的史家,其个人“信用分”也是还很够用的,他的《史记》被后世称为“其言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也绝非浪得虚名。对太史公的基本职业操守,还是应该给予起码信任的。

而且《史记》中关于麒麟的记载,并不只此一例,“武帝获麟”是其中另一个有名的故事。

《史记·孝武本纪》:“其明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有司曰:‘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于是以荐五畤,畤加一牛以燎。赐诸侯白金,以风符应合于天地。”

是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到雍地围猎,捕获了一只白色的怪兽。大家都不认识这是何物,有人认为是“麃”(狍子),有人认为是麟。经过争论,最后确认为麒麟,汉武帝为讨好彩头,还专门改年号为元狩年。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对此也有记载,“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作「白麟之歌」”看来汉武帝还真是用了心,不光改年号,还作了“白麟之歌”以示纪念。

那么,有没可能是还有人想拍皇上的马屁,奉承皇上,故意编造些祥瑞之事穿凿附会,取悦龙颜呢?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

但同时,还有重要的一点也不能忽略,那就是司马迁开始写《史记》的时间,距武帝获麟的时间并不久远,约摸10年左右,如果在这么近的事情上造假,就属实有点不智了。

从此之外,麒麟这个神秘的神兽,在各种史书上也一直忽隐忽现,从未消失,甚至到了明朝还显了真身,并被皇帝的画师画了下来。

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大扬国威,有小邦仰慕大明,派使者跟随郑和船队朝千里朝贡,并奉上两头当地特产动物“麒麟”。

永乐皇帝龙颜大悦,立刻命令一位叫做沈度的翰林院修撰,写了一篇《瑞应麒麟颂》,又下令宫廷画师画下进献麒麟场景,并将《瑞应麒麟颂》抄在图卷上。

结合这幅图,再参考曾跟随郑和三次下西洋的马欢在《瀛涯胜览》中提到的 “阿丹国麒麟,前足高九尺余,后足六尺余,项长,头昂,至一丈六尺,傍耳生二短肉角,牛尾,鹿身,食粟豆饼饵。”这个所谓“麒麟”不就是妥妥长颈鹿吗?

史书,甚至正史上关于麒麟的记载还有很多,在文学作品里就更多,但它究竟长什么样子,已不能具体得知。

是真有其物,后来灭绝了?还是先民想象的集众多动物之美,而现实并不存在的概念款动物?抑或真就是一头普通的长颈鹿(或其他鹿科动物)?

也许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麒麟这种神秘的动物代表着祥瑞,寓意着吉祥。如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获麟解》 所说“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0 阅读:89

刻度说

简介: 标记值得标记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