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罗马教皇方济各突然去世,享年88岁。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并非他的离世本身,而是他在去世前一天——复活节当天——会见了美国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这场会面仅持续几分钟,却因教皇次日猝死而引发全球热议,甚至让万斯陷入一场舆论风暴。
1. 会面细节:一场“冷淡”的复活节问候
万斯原计划在4月19日会见教皇,但被梵蒂冈拒绝,最终在复活节(4月20日)才获准短暂会面。根据报道,教皇当时坐在轮椅上,健康状况不佳,双方仅简单互致祝福,未深入讨论任何政治议题。教皇还通过助手向万斯的三个孩子赠送了复活节彩蛋。
然而,这场会面被外界解读为“象征性”甚至“尴尬”——尤其是万斯的印度裔妻子乌莎(Usha)未被邀请同行,引发关于宗教身份与外交礼仪的猜测。更关键的是,教皇在会面后不到24小时便因“中风导致不可逆心衰”去世。
2. 舆论风暴:万斯被追问“你干了什么?”
教皇的突然离世让万斯成为众矢之的。在社交媒体上,大量网友质问万斯:“你对他做了什么?”(What did you do to him?)。部分网民甚至制作恶搞图片,暗示万斯“加速”了教皇的死亡。
万斯迅速在社交平台X(原Twitter)上回应,称自己“很高兴见到教皇”,但强调“他显然病得很重”。这番言论被批评为“急于撇清关系”,反而加剧了公众的质疑。一些评论者尖锐指出:“教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竟把时间浪费在一个‘装腔作势的政客’身上。”
3. 政治背景:教皇与特朗普政府的长期对立
方济各生前多次批评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谴责驱逐无证移民的做法“损害家庭尊严”。而万斯作为特朗普的副总统,一直是强硬移民政策的支持者,甚至公开抨击拜登时期的“非法移民入侵”。
因此,这场会面被视为“政治与宗教的碰撞”——梵蒂冈或许出于外交礼节安排会面,但教皇的健康状况显然无法承受任何激烈讨论。有分析认为,教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坚持会见万斯,可能意在传递某种“和平信号”,但最终未能改变双方的根本分歧。
4. 历史相似性:政治会面与高龄领导人的健康风险
万斯的遭遇让人联想到202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前两天,仍坚持接见时任首相特拉斯。当时也有舆论认为,政治活动可能加速了女王的健康恶化。
高龄领导人在健康脆弱期接见政要,往往面临巨大风险。方济各在2025年2月因肺炎住院五周,出院后仍坚持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医生曾建议他休息两个月,但他仍出席了复活节活动并会见万斯。
5. 特朗普的“葬礼外交”:权力博弈的新舞台
尽管万斯陷入舆论漩涡,特朗普却迅速行动,宣布将与夫人梅拉尼娅出席教皇葬礼,并下令全美降半旗致哀。这将是自2005年小布什参加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葬礼以来,美国现任总统首次出席教皇葬礼。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此行可能暗藏政治算计——他或试图影响梵蒂冈内部权力斗争,尤其是支持保守派枢机主教雷蒙德·伯克(Raymond Burke)竞选新教皇。若成功,美国将在全球宗教与政治格局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6. 教皇的遗产:改革者与争议者
方济各是首位来自拉丁美洲的教皇,以“穷人教皇”形象著称,推动教会现代化改革,包括增强女性决策权、关注气候变化、批评资本主义不平等。他的离世可能使这些改革面临保守势力的反扑。
他对中国的态度也较为友好,曾称中国是“伟大的文化与智慧之地”,并反对“畏惧中国崛起”的论调。未来中梵关系如何发展,将取决于新教皇的立场。
结论:一场葬礼,多重博弈
万斯的“教皇会面风波”看似巧合,却折射出宗教、政治与健康的复杂交织。特朗普的“葬礼外交”则可能开启新一轮地缘博弈。而方济各的离世,不仅是一个宗教领袖的谢幕,更标志着全球天主教未来走向的关键转折点。
扫把星
万来添点,方肆吉格;吉米授谜,玩私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