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一家高档饭店刚刚开门营业,刘某便带着二十多位亲戚走了进去。
“您好,您是要预定婚宴场地,还是参加婚礼呢?”服务员礼貌地迎上前询问。“我们是来吃饭的。” 刘某回答道。随后,在服务员的引领下,刘某和她带来的 23 位亲戚分别被安排在了两个包间里。
原来,这天刘某与相亲对象张某约在这里吃饭,而刘某的亲戚们也借机来考察一下张某是个怎样的男孩。
“这是来吃酒席了吗?”张某看到这么多人,不禁惊讶地问道。“说什么呢?这些都是我的家人,他们想来看看你的表现。” 刘某解释道。
张某与刘某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早些年,张某一直忙于工作,无暇找女朋友,直到快三十岁时,他才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结婚了,张某心中难免有些着急。
某天,一个亲戚给小张打来电话:“小张,听说你还没对象呢?姨认识一个漂亮的姑娘也是单身,要不要给你介绍介绍?”张某一听,高兴坏了,连忙说道:“那就麻烦姨了,回头要是真成了,我给姨包个大红包。”
喜滋滋地挂了电话后,没过一会儿,张某的阿姨就在微信上给他推送了一个女孩子的名片。
张某有些激动地加上了刘某的微信,两人在微信上聊得很投机。期间,他们还通过一次语音电话,张某觉得刘某性格不错,声音温柔,说话也有条理。于是,张某便给刘某发微信,说过几天见一面并一起吃个饭。
收到消息的刘某心里有些忐忑,于是她询问父母:“小张说要见面,去不去?”
刘某的父母表示:“当然要去了,不见面怎么知道人品好不好。” 在父母的鼓励下,刘某与张某约定了见面时间。
但刘某又面临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去,万一被骗了怎么办?但这种场合带朋友又不合适,万一张某看上了自己的朋友怎么办?“相亲的时候带亲戚是常见的事,到时候我们陪你去。”刘某的父母看出了她的纠结,便对她说道。有了父母的话,刘某才放下心来。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随后她的母亲在亲戚群里发了一条信息:
“过两天我闺女要去相亲,你们谁有空跟着去吃个饭?”刘母的消息一发出,瞬间群里就热闹起来,“我去”“+1”“+1”…… 足足有二十多个人回复。但刘母丝毫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她觉得人多说明她家在亲戚中比较受欢迎。
约会当天,小张早早起床,迅速洗漱并换上新衣服。
因为想到要与小刘约会,小张有些激动,晚上一直辗转反侧,直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睡着。“哟,这是谁呀?穿得这么帅气!” 小张的母亲一起床,就看到了反复照镜子的小张,不由得调侃了一句。“第一次见面,不得给人留下个好印象吗?再说了,我要是成了,说不定明年您就能抱上大胖孙子了。”
张母的话虽然让小张有些害羞,但他还是回了一句。“看来你挺满意这个小姑娘啊,连结婚都想到了。”
张母接着追问道。“小刘性格好,说话也温柔,长得也好看,我肯定满意啊。”小张一边照镜子一边说道。“快去吧,再照一会儿镜子,说不定就迟到了,别说好印象了,估计得让人姑娘等生气了。” 张母见儿子还在照镜子,不由提醒了一句。张母的话一出,张某立马像火烧屁股一样往外冲,生怕自己迟到,可见他非常重视这次见面。
本以为是一场甜蜜的约会,可到了现场的张某却傻眼了。
刘某带来的二十来号亲戚把小张围在了中间,张某只能硬着头皮挨个招待,一圈下来一盒烟都没了。见张某脸色不好看,小刘解释道:“我家人们关心我,他们想来看看你的表现,怕你日后对我不好。”
张某有些无奈地坐下了,一顿饭下来,两人说的话都不超过十句。无意间,张某看到隔壁包间一直有服务员进进出出,她们手上不是拿着烟就是拿着酒,最后张某都吃饱了,发现隔壁包间还有服务员在点菜。
于是,张某说要上厕所,走到前台问道:“那两个包间大概吃了多少钱?”服务员以为张某是来结账的,便拿出计算器算了一下说道:“先生,您那屋一共消费 4 千,隔壁包间 1.6 万,共计两万,您是刷卡还是现金?”
听到一顿饭吃了两万,张某心中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分明是把自己当冤大头宰啊。
“我不是来结账的,我先上个厕所,等最后再结账吧。”
张某说完,转身就溜回家了。张某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人,一顿饭两万块钱,他实在消费不起,也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刘某过了好久才知道张某提前走了,于是打算带着亲戚回家。谁知还没等她们走到饭店门口,就被服务员拦住了,要求她们把账结了。一看账单两万多,刘某的心都在滴血,但她还是忍着痛把账结了。回家后,刘某给张某打电话,质问他为什么不结账。
“你拿我当冤大头呢?你家人吃的别想让我出一分钱。”
挂断电话后,张某拉黑了刘某的所有联系方式。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了,谁知最后,气不过的刘某竟然把张某告上了法院。
接到法院的传票后,张某都懵了,他没想到刘某竟然如此奇葩。好在法院是公平公正的,最后法院判定:张某只需要支付自己包间的费用即可。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刘某带着二十多位亲戚去相亲的行为,确实有些奇葩。
这些亲戚到场后,大吃大喝,肆意挥霍,完全没有考虑张某的感受。张某没有结账就提前离开的行为虽然不太道德,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能任人宰割吧?所以,张某的行为虽然不道德,但也是情有可原的。
另外,这次饭局是张某提出请刘某吃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顿饭是张某赠与刘某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张某的赠与对象只是刘某一人,不包括刘某的亲戚。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刘某亲戚的消费都不能算在张某头上,张某只需要承担自己包间的餐饮费即可。
此外,吃过饭后,张某趁机溜走了,他的行为是否构成 “逃单” 呢?在这个案例中,张某和刘某作为酒店的食客,都有责任为酒店提供的餐饮和服务买单,只要其中一位付了款,那么两人都不构成 “逃单” 的行为。
那么,刘某确实损失了 2 万多元,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呢?
在法律中,诈骗罪的定义是,以非法占有他人钱财为目的,用欺骗或虚假的真相获取他人钱财的行为。
首先,在这个案例中,张某邀请刘某吃饭,是为了两人交流感情,而不是为了刘某的钱财。其次,张某没有欺骗刘某的行为,也没有采用任何手段将刘某的钱财占为己有,他只是在吃饭后提前离场了。最后,刘某之所以花费两万多,是因为她自己带来的那帮亲戚,与张某没有任何关系。张某从未指使刘某的亲戚点一些昂贵的菜品。
所以,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他的行为顶多在道德层面受到谴责,还没有到犯法的程度。
最后,张某将自己包间消费的 4 千转给了刘某。
面对法院的判决,刘某也无可奈何,毕竟 1.6 万不是一个小数目。
于是,她只好在亲戚群里发消息,请求大家平摊一下费用。然而,小刘的话一出,平时和和气气的亲戚们顿时像换了个人。“我可没吃多少。”“我没点菜,凭什么要我掏钱?”“我也不抽烟不喝酒的,就别找我要钱了吧?”看着群里闪过的消息,刘某绝望极了。
虽然最后刘某在亲戚那里要回了一部分钱,但从那以后,所有的亲戚都不怎么跟她家来往了。这件事可以说是刘某自作自受,但凡她懂事一点,就不会带着 20 多位亲戚去相亲,而且她也没有把小张放在心上,哪怕她换位思考一下,也不会做出这种奇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