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娟含泪为杨开慧收殓遗体,心如刀割,岸青亲眼目睹深受刺激

百年人物志 2024-11-16 11:50:58

2008年12月,毛岸青和邵华夫妇的骨灰由北京迁至杨开慧烈士陵园,在安葬仪式上,儿子毛新宇动情地说道:

“亲爱的爸爸妈妈,终于把你们送到了开慧奶奶的身边,实现了你们的遗愿。”

毛岸青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次子,出生于1923年11月。

1917年,16岁的杨开慧在手稿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自从听到他的许多的事,看了他许多文章,我就爱了他。”

“他”指的就是青年毛泽东。当时,毛泽东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是杨昌济的得意门生。因此,毛泽东等人经常在杨家做客,就国家民族的命运发表自己的意见。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耳濡目染,被毛泽东一行人慷慨激昂的陈词深深吸引着。

不久后,杨开慧随父母来到北京,原以为见不到毛泽东了。但没想到,1918年8月,毛泽东也来到了北京,为湖南学子赴法勤工俭学争取经费。

这一时期,毛泽东和杨开慧确定了恋爱关系。赴法勤工俭学前,毛泽东突然跟同学们宣布自己不打算去法国了。蔡和森等人惊讶不已,但相比之下,杨开慧心中似乎早已有所准备,并没有什么反应。

1920年,毛泽东和杨开慧结为夫妻。1921年,中共湖南支部成立,两人的住处成为了中共湖南支部的秘密机关。杨开慧积极协助毛泽东开展工作,身兼秘书、联络等要职。

因为杨开慧出色的工作能力,这一时期,毛泽东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人运动的指导和指挥工作中。

1923年,毛泽东暂避上海,杨开慧在长沙板仓生下次子毛岸青后,给丈夫写信要求一起去上海。但没想到的是,毛泽东却写下了“我自欲为江海客,再不为昵昵儿女语”这句话。

杨开慧看到后,十分生气,她认为丈夫忽略了自己的革命热情,将自己看作了只懂得花前月下的旧式女子。毛泽东在得知妻子生气的原因后,急忙道歉,责怪自己小看了妻子。很快,杨开慧便带着孩子们来到了上海。

此后,毛泽东一家人先后辗转于上海、湖南、武汉等地积极开展革命运动,杨开慧致力于宣传妇女解放等先进思想。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毛泽东一家人回到了长沙。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次会议结束后,毛泽东负责领导秋收起义,杨开慧则回到板仓秘密开展地下活动。

1928年,随着革命形势越发严峻,杨开慧也逐渐被敌人盯上。但她依旧勇往直前,毫不退缩,以更加积极地战斗姿态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被捕入狱,保姆陈玉英和毛岸英一起被捕。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开慧始终不为所动。

敌人要求她登报与毛泽东解除夫妻关系就可重获自由,杨开慧断然拒绝,她直言:

“要我与毛泽东解除关系,除非海枯石烂。我与毛泽东不仅是夫妻关系,更重要的是革命的同志关系、战友关系,要我背叛毛泽东是痴心妄想。”

亲朋好友也曾来到狱中劝说杨开慧,但无论如何,她始终不愿屈服。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年仅29岁。

行刑当天,杨开慧身穿青衣青裤,青布鞋子和灰色袜子,蓄着一头短发,眼神满是坚定,丝毫不见恐惧,毅然走到刑场。

杨开慧牺牲后,杨家和毛家的亲属当时都不在长沙,中共地下党组织委托杨开慧的大姨妈向振恺和六舅妈严嘉帮忙办理后事。

当时,向家也只有杨开慧的堂舅向澍霖在长沙,严嘉立即找他帮忙,向澍霖毫不犹豫地应了下来。考虑到装殓遗体,男人多有不便,严嘉又找了侄媳郑家娟帮忙。19岁的郑家娟和杨开慧也有往来,她立即将儿子交给亲人带着,随向澍霖赶赴刑场。

途中,他们又买了棺材、石膏、寿衣等。当郑家娟一行人来到识字岭后,看着眼前血迹斑斑的刑场,心中满是悲痛。很快,他们便找到了杨开慧的遗体。

郑家娟眼眶中蓄满了泪水,但她一直强忍着,细心地洗抹起了杨开慧的遗体,收拾好后,将杨开慧的遗体装殓好。

当天,几个亲属抬着滑竿将杨开慧盖着白布抬了回去,7岁的毛岸青见状,扑过去抓着妈妈早已僵硬的双脚摇晃,但妈妈却毫无反应。

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毛岸青的心中,每次回忆起来都痛心疾首,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致命打击。

毛主席在听闻杨开慧牺牲的噩耗后,痛心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不久,他寄去30块银元,请求亲属帮忙以儿子们的名义为爱妻修墓立碑。

6 阅读: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