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清醒!最近《封神2》火爆,朋友圈被闻太师刷屏了!有人说他是大冤种,有人心疼老人家死的憋屈。
但说真的,抛开电影的二创改编剧情,你真的了解这位封神宇宙里的“老男神”吗?
闻太师在电影中与原著中的不同结局
咱们先来聊聊电影。乌尔善导演这波操作,直接把闻太师的死算在了纣王头上。
纣王,疑心病晚期,生怕闻太师功高震主,直接给他来了个“提前下线”。
这种改编,怎么说呢,有点意思。
强化了纣王的昏庸暴虐,同时也让权谋戏份更带感了。
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那股子宿命的悲壮,感觉闻太师死得有点轻飘飘,像个工具人,失去了原著中的一些味道,也减少了对他实力地描写。
那么,你知道原著中的闻太师是怎样下线的吗?
让我们再来看看原著的视角!闻太师,他可不是只会冲锋陷阵的莽夫。
他拜师截教大佬金灵圣母,精通五行遁术,手持雌雄金鞭,妥妥的六边形战士。
当他在金灵圣母那儿学艺50年后,准备下山施展抱负之时,他师父夜观天象,给了他一个劝告。
“你有一定的修行天赋,也有一颗忠心,下山后成就必然不低。
但是你记住,此生你会经历一些挫折,切记,当你遇到“绝”字的地方,一定要避开。这样就能逢凶化吉,切记切记。”
他这一生确实是牢记师父的教导,尽量避开了“绝”字的地方,这也使得他快速晋升为商朝的太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还是前朝的托孤重臣,肩负教导皇帝,守卫国土的重任,就连帝辛见了他,也会收敛许多。
直到他从北海征战归来后,他遇到了杨戬的忽悠、慌里慌张逃到了绝龙岭,这才让他恍然大悟,也明白了自己这次基本就得陨落在此地了。
果不其然,云中子的神火柱直接将他活活烧死。
说到底,闻太师的死是注定的,在金灵圣母送他下山前就已经注定,所以他师傅才会对他说出那句话,不过最后闻太师还是没能逃脱宿命。
甚至就连他得坐骑——墨麒麟,这可是他的老伙计啊!也被雷震子一棍子下去给打死了。
这让闻太师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损兵折将、众叛亲离,他一步步走向了绝路,一切都像设定好的一样。
闻太师之死的AB面
原著和电影,就像闻太师命运的AB面。
原著强调宿命,那是个人无法抗拒的悲剧;电影则突出了人祸,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这两种解读都没错,但味道却大不相同。
不过原著的悲壮,电影的残酷,都让人唏嘘。
改编经典,就像在刀尖上跳舞。一方面要致敬原著,另一方面又要迎合当代观众的口味。乌尔善导演的改编,算是有得有失。
它让故事更具戏剧性,也让人物关系更清晰。但与此同时,也丢失了原著的深度,让人物形象略显扁平。
闻太师到底是个啥样的人?
闻太师是谁?他是殷商的顶梁柱,纣王的保姆。他忠于职守,甚至有些愚忠。
但他并非没有思考,他对殷商文化有着深深的认同,对国家社稷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的忠诚,并非盲目,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信念。
闻太师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他身处王朝末期,当他从北海归来后,看见满朝文武的忠臣被害死,甚至连一些武将也叛逃到了周朝,他深知无力回天。
但他的忠义,依然让他做出最后的一搏,尽管他知道成功的机率大致为零。
他是时代的牺牲品,也是忠义的化身。
总结:封神演义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社会百科”
闻太师的故事,只是封神宇宙的一个缩影。它探讨了命运、忠义、权力、人性等等等等。
这不仅仅是一个神话故事,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
不同的人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哪怕是同一个人多读几遍,也都会有新的感悟。
电影的改编,让封神故事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自有其道理。改编,不是乱编。
如何在创新和传承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值得所有创作者深思的问题。
闻太师,这位封神宇宙的“老男神”,他的故事,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封神榜》《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