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登基称帝,袁世凯历史地位断不会如此低下

梅睿祥 2022-10-01 20:50:25

1916年6月6日,中国近代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袁世凯在四面楚歌中死于尿毒症,从此结束了自己的复杂人生。根据他的遗愿,在怀仁堂停灵21天后才起灵返回河南老家,最终下葬于太平庄。

袁世凯的死讯传出以后,已经独立的各省都悬旗祝贺,护国军更是“三军雀跃、万众欢腾"。不过,北洋政府还是下达了“所有丧葬典礼均由国家办理,参酌中外典章并用副国家崇德报功之意”,继任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以及军政大员们都亲自致哀扶灵。

作为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本想将父亲的陵墓起名为“袁陵”。不过,徐世昌却认为“项城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洪宪年号,如果采取袁陵之名实为不妥”,建议改名为“袁林”,与孔子的“孔林”和关羽的“关林”并称。

从清朝末年起,关于袁世凯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息过,有的人认为他是“民主功勋”,有的人认为他是“窃国大盗”?还有的人认为他“乱世枭雄”?总之,赞誉者有之,诟病者也不在少数。

1952年11月,伟大领袖在视察黄河后返回北京,途经河南时参观了殷墟和袁林等历史古迹。当走进碑亭以后,伟人先是绕着庞大的石雕转了一周, 然后又久久地凝视了一番“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大字,期间始终都一言未发。

看得出来,主席对于袁世凯的评价也非常复杂。到了座谈期间,他向大家讲述了这个争议人物的历史,形容为“善于耍阴险手段的两面派”,首先骗取了光绪帝和维新派的信任,接着赚取了慈禧太后和顽固派的信任,辛亥革命后又骗取了孙先生和革命派的信任。

通过一连串的阴谋和阳谋,袁世凯终于一步步掌控了权力,成功出任了中华民国的总统。不过,贪图永久权位的他毫不知足,甚至还倒行逆施恢复了封建帝制,妄图成为中华帝国的“洪宪皇帝”。

听闻主席这样评价袁世凯,在场的所有人都紧张起来,甚至还表示要立即将袁林夷为平地。不过,伟人却表示了反对的意见,他平静地表示:

不但不能平,而且还要把这里保护好,当作是反面的教材。

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客观看待和评价袁世凯?文史不假为您详细解答。

1911年5月,已经奄奄一息的清廷仍然拒绝主动退出历史舞台,为了苟延残喘而急需向四国银行借款以筹措军费镇压起义。在新任邮传大臣盛宣怀的提议下,竟然没羞没羞地宣布“铁路国有”并以此作为抵押,立即就遭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强烈反对。

为了加速进程,端方作为督办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钦差大臣,很快就与四国银行订立了正式的借款合同。这种赤裸裸的卖国,这种不加掩饰的掠夺,立即引发了湖南、湖北、四川和广东等地的保路运动,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1911年10月10日晚,趁着保路运动的不断进行,革命党人蒋翊武、孙武等人率领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很快,起义军在掌控武汉三镇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作为过渡,还强行推举时任二十一军协统(旅长)的黎元洪出任都督。

得知武昌起义取得胜利,远在海外的革命党领袖孙先生和黄兴等人纷纷回国。到了1911年12月11日,已经脱离清廷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们齐聚南京,共同商讨筹建新政权的事宜。

凭借着极高的个人威望和革命贡献,孙先生被推选为中华民国的首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他在南京正式宣誓就职,从此改国号为“中华民国”,黎元洪也就任了副总统之职。

武昌起义后,清廷并没有迅速倒台,双方进入到军事对持阶段。受此影响,各国列强都无法准备预测出谁会最终取胜,只得采取了局外中立的态度,密切关注局势的发展。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北京的满清政府仍然还在,中国相当于同时出现了南北两个政府。为了避免国家分裂,为了早日结束战争,以孙先生为首的临时政府同意进行和平谈判,而谈判的对象就是已经掌控清廷实权的袁世凯。

逼退摄政王载沣后,袁世凯终于成为内阁总理大臣并且全权负责所有军政事务。在拥有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和军事资本后,他开始玩起了“两面派”,一方面同革命派秘密接触,一方面又向满清皇室持续施压。

面对刁钻老辣和圆滑世故的袁世凯,初生的资产阶级政府显然不是对手,内部很快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1912年1月22日,孙先生在内外交困下无奈发表了公开声明,表示袁世凯如果能够促成清帝退位,自己将会让出大总统之位。

很快,袁世凯和北洋诸将公开通电支持共和,算是正式回应了孙先生的声明。到了2月12日,随着隆裕太后携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已经存续276年的满清王朝就此终结。

据说,在最后一次朝会时袁世凯还假模假式地哭了几声,然后才“无限悲戚”地离开了紫禁城。当晚,他就在北洋诸将的簇拥下粉墨登场,在外交大楼剪掉了自己的辫子,从此开始以光头的形象示人。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在孙先生的提议下重新选举,袁世凯终于以全票当选为第二届临时大总统。不过,为了限制他的权力,参议院也通过《临时约法》将原先的总统制改为了议会内阁制。

对此,身在北京的袁世凯大为光火,咬牙切齿地痛骂了革命党人。不过,面对由蔡元培和宋教仁等人组成的“迎袁专使团”,他还是表现得非常热情,也非常谦卑,但暗中却在布置阴谋。

1912年2月29日夜,北京城中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北洋第三镇的士兵以“曹锟、段芝贵克扣军饷”为由发动了兵变。受此影响,北洋军的其它部队也开始蠢蠢欲动,就连驻扎在保定和天津部队也起兵响应。

为了配合袁世凯“演戏”,各国列强都以“保护侨民”为由派兵进入了北京城,完全达到了火上浇油的目的。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乱象,南京临时政府只得请求袁世凯出面,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堪当大任”!

这次兵变平息以后,北方各省都明确表示反对迁都南京,反对袁世凯南下就任大总统。对此,就连副总统黎元洪也公开表态“舍南京不至乱,舍北京必至亡”,南京临时政府只得再次妥协,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

1912年3月10日下午,袁世凯在北京的外务部公署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彻底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当日,他着军服佩长剑,面南正立庄严宣读了誓词:

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祈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

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袁世凯通过军队很快稳住了局面,暂时结束了国家的战乱。不过,他很快就卸下了自己的伪装,开始推行一系列的倒行逆施之举,首先就对准了革命派痛下杀手。

在国家的政体从总统制转变为内阁制后,宋教仁立即着手将原先松散的派别改组成为国民党,希望通过议会选举后上台执政。1913年3月,他们果然在选举中取得胜利,以压倒性优势成为了议会的第一大党,也获得了组阁的权力。

面对议会选举的结果,袁世凯自然是极不满意,担心自己不择手段获得的总统成为有名无实的虚位。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从上海乘坐火车前往北京准备进行组阁事宜,竟然遭到了杀手的射杀而亡。

“宋教仁案”发生后,杀手武士英很快就被逮捕,但他却始终都闭口不言。不久,更是在狱中离奇地毒发身亡,引发了全社会的强烈猜测和质疑,所有人都在问“幕后真凶究竟是谁”?

本着“谁获利最多,谁嫌疑最大”的原则,许多人都怀疑幕后真凶就是袁世凯。因此,革命派很快就发动了“二次革命”,要求推翻他的反动统治。

由于革命派内部的强烈分歧,二次革命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合力,也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面对北洋军的“强力平叛”,作为革命党人大本营的南京很快被攻陷,而国民党也被以乱党的罪名遭到解散,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再次逃亡海外。

在袁世凯的推动下,北洋政府不仅通过了《约法会议组织条例》,而且还开始煞有介事地筹备约法会议。到了1914年,这次会议修改了《临时约法》的七项内容,而且大幅增加了总统的权力,史称为《中华民国约法》或者《袁记约法》。

在《中华民国约法》中,规定大总统的任期为十年,而且还可以无限期的连任。更夸张的是,他还有权推举三人作为下届总统的候选人,几乎与封建皇帝指定继承人并无二致。

袁世凯虽然已经萌生了登基称帝的念头,但深谙权术之道的他深知这样会招致严重后果。因此,他开始徐徐图之,开始步步进行,甚至还安排了各式各样的“请愿团”登场表演,比如商界请愿团、农民请愿团和军队请愿团,甚至还有乞丐请愿团和妓女请愿团,纷纷提出“劝进”。

面对强大的“民意”,袁世凯却连番表态拒绝,但参政院却开始讨论国体问题。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袁总统”距离“袁皇帝”已经是近在咫尺,属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东风”,就是由他亲身创立的北洋集团。

北洋系的确堪称当时最强大的政治和军事集团,其中的段祺瑞、冯国璋、段芝贵、王士珍、张作霖和吴佩孚等都是“大能人”。这些人虽然对袁世凯忠心耿耿,但对于复辟帝制却并不是特别的赞同。

经过几次象征性的推辞后,袁世凯还是接受了“万民的推戴”,预改国号为“中华帝国”,预改年号为“洪宪”。不过,由于北洋系内部的分歧,他只得将原定于1916年1月1日的登基仪式提前到了1915年12月12日,而且所有仪式一切从简。

登基大典过后,蔡锷和唐继尧等人就在12月25日联合通电反袁,号召各地掀起了护国运动。为了镇压这次“叛乱”,袁世凯立即派出了十万北洋大军,但诸将却出现了“出工不出力”的状态,始终保持不胜不败与不战不和。

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帝声音,就连英国、美国和法国等国都迅速调整了对袁世凯的态度,公开指责他是历史的倒退者。甚至于,就连通过“二十一条”搞定的日本也反水了,公开表态拒绝承认中华帝国和洪宪皇帝。

1916年3月18日,北洋将领冯国璋公开反对袁世凯称帝,还联合了湖南将军汤芗铭、山东将军靳云鹏、江西将军李纯和浙江将军朱瑞要求取消帝制,史称为“五将军密电”。以此为标志,北洋系内部的反对声音趋向公开化和表面化。

在四面楚歌下,袁世凯只好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退位,同时还颁布了《撤销帝制令》。不过,他仍然希望能继续担任民国的大总统,立即就遭到了各方势力的坚决反对。

到了1916年6月6日上午,身患尿毒症的袁世凯终于在举国唾骂声中病逝,走完了自己充满争议和极其复杂的一生。之后,他的好友徐世昌亲赴河南彰德主持了下葬仪式,并且还手书了“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国家政治由封建专制向现代民主的历史性转变。这个过程当中,袁世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比如在兴办洋务、引进教育、加强军备、发展实业和稳固疆域等方面都功不可没。

只不过,由于内心深处的封建思想作祟,袁世凯最终走向了历史的反面,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登基称帝。从此以后,他的历史评价彻底被改变了,最多也就是一个“民国枭雄”罢了。 #袁世凯#
0 阅读:32

梅睿祥

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