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什么是罕见病和罕见病日
国际罕见病日是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今年是第16个罕见病日。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发病率极低的一大类疾病的统称。
世界卫生组织将“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定义为罕见病,2018年,我国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名录”,其中共包含了121种罕见病。2021年,《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在上海发布,提出了将“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列入罕见病。目前已知的罕见病有6000-8000多种。
绝大部分罕见病是遗传性疾病,其余罕见病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环境因素等。据统计,56.9%的罕见病仅在儿童期发病,14.7%从儿童期到成年期皆可发病,9.7%仅在成年期发病,因此,罕见病最大的发病群体是0-6岁儿童。罕见病对人体的影响通常涉及多系统、多脏器,病程往往呈慢性、进行性、耗竭性地发展,甚至造成残疾或危及生命。据官方统计,我国有近2000万罕见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罕见病、熟悉罕见病、帮助罕见病患者,让每一个罕见病患者生活得改善,获得自由和尊重。
02、常见的罕见病种类
2018年我国发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涉及121种疾病。比较常见的罕见病包括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普拉德-威利综合征(小胖威利综合征)、天使综合征(Angelman综合征)、苯丙酮尿症、地中海贫血症、血友病、渐冻症、瓷娃娃病等。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罕见病能治愈,绝大部分罕见病仅能针对症状治疗,无法得到治愈!对家庭和社会都是一个严重负担。
03、如何预防罕见病患儿出生?
罕见病的诊疗以三级预防为主,根据疾病的三级综合干预策略,罕见病的主要防控时间点有婚前、孕前、产前和产后。一级预防是在婚前、孕前阶段降低罕见病发生风险。二级预防是通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在孕期发现罕见病,减少罕见病患儿出生。三级预防是在新生儿及儿童期通过筛查手段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减少遗传病对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