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打击:大型小行星的坠落几乎没有改变地球的气候

超自然现象探索官 2024-12-08 09:12:53

大家好,我是超自然现象探索官,感谢您的观看,希望能得到您的一个"关注"

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大约 3500 万年前,两颗大型小行星坠落地球,但与之前的假设相反,它们并未导致地球气候发生任何长期变化。他们在研究了特定时期水中的数百个海洋生物化石遗骸后得出了这一结论。

最著名的小行星是灭绝恐龙的小行星希克苏鲁伯(Chicxulub),它于约 6650 万年前坠落在现代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海岸。科学家认为,一个巨大天体与地球的碰撞导致了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我们的星球可能因不断上升的尘埃云而在数年之内免受阳光直射,导致地表显着变冷。

人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坠落地球的大型小行星也可能产生类似的破坏性后果。因此,在“恐龙杀手”发生大约3000万年后,又有两个天体与我们的星球相撞,时间相差大约25000年。第一个在西伯利亚留下了90公里长的波皮盖陨石坑,第二个在美国东海岸的切萨皮克湾留下了一个85公里长的陨石坑。

在一篇新论文中,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试图追踪小行星撞击后未来 15 万年内气候变化的可能迹象,但没有发现任何重大迹象。

为了确定两颗小行星撞击地点过去的气候状况,科学家使用了1,500多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微小带壳生物化石中的同位素(一种保留元素所有化学性质的原子)数据当时被称为有孔虫。它们的年龄约为 35.5-3590 万年,是在墨西哥湾底部不同深度的岩石样本中发现的。

同位素模式反映了生物体存活时水的温暖程度。在与感兴趣的小行星碰撞之前大约10 万年检测到温度变化,但在碰撞期间或之后没有检测到。

此外,还发现了小行星撞击的痕迹,其形式是数千个透明矿物二氧化硅的微小“玻璃状”碎片。这些碎片是在坠落的天体升起含有二氧化硅的岩石后形成的,这些岩石进入大气层,冷却后变成“玻璃”。

现有数据还显示,除了两颗大型小行星外,同一时期还有三颗较小的小行星坠落到地球上。正如研究人员指出的那样,之前对这个时代的气候研究尚无定论:一些科学家认为,与天体的碰撞导致了降温,而另一些科学家则相反,记录了降温的增加。行星科学家表示,这项新研究更全面地描述了海洋如何应对撞击事件。

2 阅读:196
评论列表
  • 2025-01-06 23:31

    人类命运::地球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平均周期6200万年,上一次是6500万年前(大胆演绎讨论地磁反转与大灭绝)photon energy and photon behavior discussions 光是电磁粒子。危险在于,太阳发射更多负光子将导致其正的静电持续增长(缓慢但不可逆转),地球接受负光子带负电(地球与太阳静电自旋产生磁场),当前太阳地球间电和磁都是引力,地球太阳距离处于低谷,地球高温。太阳静电增长破坏它的稳定,耀斑增多,在某些方向位置强引力源扰动下耀斑大爆发(正电物质)射向地球,热不可当,伴随陨石,生物大灭绝。然后地球由带负电转向正电,地磁反转,地球因电磁力反向远离太阳(靠近月亮),开启漫长冰河期,以及新的板块漂移造山运动。。。第六次灭绝不远了,估计爆发过程时间不长,人类有可能设法躲过灭绝灾难(学习逃过灭绝的动物)。迷信悖论斯坦将导致人类无法逃脱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这应该是人类最重要的问题!!!当然具体现象必然是复杂的,大小灾变都有。………有趣的是,地磁场有明显的24小时周期变化,显然由太阳光子照射决定。详见论文“新沂台和马陵山台地电场日变化及潮汐响应初步分析”

超自然现象探索官

简介:致力于超自然现象、星球科普、天体物理学、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