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在教导我们破坏环境?2014年诗人席慕蓉建议将其移出课本

云舟史策说 2024-08-09 00:23:20
2014年,席慕蓉在南开大学演讲时公开倡议,所有人联合起来抗议,把《愚公移山》的故事从课本中投票投出去!

席慕蓉认为这个故事的内容实在是“太可怕了!”,所以不能再继续让孩子们学习。愚公移山的故事哪里吓到她了?

人定胜天过时了?

“抗议”“投票”,对于内地的学生来说,是多么陌生又熟悉的字眼。能说出这种话,说明长期生活在台湾的席慕蓉,对中国社会的现状抱有一种天真的无知。

但其实席慕蓉本身是内蒙古人,她之所以对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心生反感,正是她多次回到内蒙寻根的结果。

她对内蒙有很深的感情,因此她认为内蒙的环境是珍贵的宝藏,是蒙古族文化的栖息地,所以她很害怕蒙古的自然环境会遭到破坏。

席慕蓉认为《愚公移山》宣扬了一种“人定胜天”的观念, 愚公为了方便出行不惜移山,甚至要自己的子子孙孙都坚持不懈的凿山,毁山。

席慕蓉很怕这种情况会发生在她的内蒙老家,所以希望大家重视环保,尊重环境原本的样子。

她认为愚公的行为在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今天, 给学生传递了错误的观念, 可能会导致自然环境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还有人认为愚公凭什么替子子孙孙做决定?他们的人生,就活该一辈子挖山?也有人说,时代变了,不能再用老眼光看问题,有些传统观念确实该反思了。

如果我们只知道一味地“愚公移山”,不考虑实际情况,不顾生态环境,不尊重个人意愿,那最终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对于上述观点,我个人用四个字总结,那就是“水土不服”。席慕蓉虽是中文诗歌作家,虽然对内蒙古有很深的感情,但她对内地的主流文化已经水土不服了。

水土不服的席慕蓉

席慕蓉出生在四川,但她从小就只会说蒙古语,5岁才开始学习汉语,从内蒙迁移到香港,又从香港迁移到台湾。

而每一次迁徙,她都会被本地用异样的眼光注视,要度过漫长的适应期,花很长时间去融入,小时候经常被排斥的痛苦。

她一直把内蒙当做自己的乡愁寄托,但这不能改变她大多数时间在台湾成长的事实。这就注定她对内地的很多理解较为肤浅。

台湾地区整体追求的是“小确幸”,就是只关注于眼前微小的事情,把握生活中可以确定的幸福,是典型的岛民心态。

但是大陆整体偏向于宏伟的整体叙事,强调历史的脉络发展。如果你要谈内蒙古,就不能只谈蒙古的风景。

要谈论叫不来救护车眼睁睁看着亲人去世的牧民,谈论内蒙人以前因为医疗条件落后遭受的痛苦,要谈论内蒙人也有享受更好的生活的权利。

要谈论内蒙年轻人如何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谈论一条条公路让他们可以尽快到达医院,谈论旅游给内蒙带来的经济效益。

内蒙有美丽和草原,更有生活在其上的中国人民,不能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就有借着“尊重传统”的名义,屏蔽他们发展的权利。

像西方那样,故意不给原始部落发展,将他们圈起来当做动物园的猴子一样展览,名为保护,实则羞辱。

有了网络,有了公路,内蒙人仍旧可以选择自己的喜欢的生活方式,点灯会让他们的帐篷更闪亮。

那些修建的公路和信号塔,也没有严重到会破坏环境的地步。如今内蒙和新疆地区都有专业的骑警,警告走错路的游客,不能进入受保护的草场。

发展和保护环境并不冲突。而更多网友则站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立场上,认为愚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的传统美德的体现。

他们认为,愚公移山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愚公移山”的故事, 正是体现了古人改造自然、 争取生存权利的决心和勇气。

而不管是愚公移山,还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都是中国的精神根源。中国的奇迹从来都不是由神明创造的。

我们中国的建设是愚公倾尽几代人的努力,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集体意识和人性的崇拜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不是上帝一挥手就造就的,所以荣誉永远属于劳动人民,而不是某个神灵。

所以在她的这一番发言之后,有人直接给她贴上了“文化买办”的标签,认为她这是在配合西方势力,企图动摇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

但是席慕蓉不是龙应泉,龙应泉作为台湾省的文化部长,有很深的政治刻印。而席慕蓉只是一种单纯的无知,还有对中国主流文化的陌生。

说到底,这场关于“愚公移山”的思辨之旅,其实也是一次自我审视的机会。在传承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这或许才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就像网友说的:“愚公精神不能丢,但也不能一根筋,要学会与时俱进,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场讨论本身比结论更重要, 它促使我们反思自身的行为, 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 那就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争议, 就放弃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探讨。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在那里,但是每个时代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

“愚公移山”的故事, 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移山本身, 更应该引发我们对中国文化特点的思考,让孩子们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对劳动人民的赞颂。

与其纠结于删还是不删,不如多花点心思,想想怎么才能讲好这个故事,让孩子们真正领会其中的精髓。

信息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2014年05月19日中国青年报:席慕蓉:诗歌拯救了我孤寂的学生时代

2014-06-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愚公移山》不“可怕”

0 阅读:0

云舟史策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