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大师——罗伟健

览艺斋 2025-04-25 13:40:58
罗伟健:以匠心琢玉魂,在传承与创新中雕刻时代印记

罗伟健

河南省玉雕大师

中国青年玉雕大师

国检珠宝检测研究院高级鉴定师

高级珠宝评估师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广东揭阳瑞虎玉雕首席设计师

玉雕大师杯评审嘉宾

瑞丽珠宝文化博物馆馆长

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在岭南文化浸润的广东四会,一座因玉而生的城市里,罗伟健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在方寸之间勾勒出玉雕艺术的万千气象。这位集“河南省玉雕大师”“中国青年玉雕大师”等多重荣誉于一身的艺术家,用三十余载的坚守与探索,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更以传承者与创新者的双重身份,为千年玉雕文化注入鲜活的时代生命力。

在罗伟健的工作室里,案头永远摆放着一本《考工记》,扉页上“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古训,是他入行伊始便刻在心底的艺术箴言。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技艺打磨,而是升华为一种“从精致到极致”的艺术信仰。

“匠气不是工匠精神,而是匠人的枷锁。”谈及行业现状,罗伟健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他指出,当下部分玉雕作品陷入“重技法轻创意、重商业轻艺术”的怪圈,流水线式的复制让玉器沦为缺乏灵魂的商品。在他看来,真正的工匠精神应是“守正出奇”——既要守住传统工艺的根脉,又要在设计理念上突破窠臼。这种理念贯穿于他的创作始终:从选料时对玉石纹理的极致考究,到雕刻中“因形施艺”的巧妙构思,再到抛光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精益求精,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对“极致”的追求。

作为四会玉雕的领军人物,罗伟健始终将“创作艺术精品”视为使命。他认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厚度,往往藏在匠人手中的器物里。“我们雕琢的不仅是玉石,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名片。”这种责任感,让他在商业浪潮中始终保持清醒,坚持每年至少创作3件原创作品,用纯粹的艺术表达对抗行业的浮躁之风。

在罗伟健的职业图谱中,“传承者”的身份贯穿始终。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深知传统玉雕技艺的存续不能仅靠“闭门造车”,而需在多元碰撞中激活新生机。

担任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期间,罗伟健将课堂搬到玉雕工坊,让学生在触摸玉石、观摩实操中感受传统工艺的温度。他独创的“三维教学法”——理论解析工艺原理、案例拆解创作逻辑、实践淬炼雕刻技法,培养出百余名兼具传统功底与现代审美力的青年匠人。“玉雕不是冰冷的技术,而是有情感、有故事的文化载体。”他常对学生说,“要先成为懂文化的人,才能做出有文化的作品。”

作为瑞丽珠宝文化博物馆馆长,罗伟健策划的“玉见文明——中国玉雕艺术展”曾巡展全国十余座城市。展览中,他巧妙地将新石器时代的玉琮、明清时期的玉雕摆件与当代创新作品并置,勾勒出玉雕艺术的千年脉络。“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容器,更是文明对话的平台。”他通过沉浸式场景复原、VR雕刻体验等创新形式,让观众直观感受玉雕从“璞石”到“艺术品”的蜕变过程,累计吸引超50万人次观展,成为传统文化破圈传播的典范。

在玉雕大师杯、陆子冈杯等权威赛事中,罗伟健以评审嘉宾的身份,多次为原创作品“站台”。他坚持“创意优先、工艺为基”的评审标准,曾力排众议将奖项授予一件融合现代抽象艺术的玉雕作品,“传统工艺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创新不应被传统束缚手脚。”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着行业评审风向的转变,为青年创作者开辟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纵观罗伟健的作品序列,既有对传统题材的颠覆性诠释,也有对时代精神的创新性表达,如同一条贯穿古今的艺术长河,折射出他对玉雕艺术的深度思考。

作品《观音法相》打破了传统佛像雕刻的庄严范式,罗伟健以写实手法刻画观音面部,却在衣纹处理上融入现代雕塑的块面语言,让庄严法相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这种“传统内核+现代表达”的创作手法,使其在2017年“陆子冈杯”中斩获银奖。而《达摩悟道》则更具实验性:他将达摩面壁的场景抽象为几何线条,用极简主义手法诠释“顿悟”的哲学意境,这种大胆突破让作品入围2023年国际艺术设计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启发下,罗伟健耗时两年创作《丝绸之路》。这件作品以和田玉为载体,通过浮雕、透雕等多重技法,将驼队、商旅、胡杨等元素巧妙串联,玉料中天然的黄褐色纹理被转化为沙漠的苍茫质感,细节处甚至能看到商队马匹呼出的白雾。2019年,该作品摘得“玉雕大师杯”金奖,评委评价其“用玉石雕刻出了文明互鉴的史诗感”。

《一路连科》是罗伟健“田园系列”的代表作。他以翡翠的绿色为基调,用阴刻技法勾勒出荷叶的脉络,又以俏色巧雕的手法将红色玉料化作莲蓬,一只蜻蜓停驻其上,翅膀的薄透感几乎能让人感受到微风拂过。这件充满东方诗意的作品,在2020年“神雕奖”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玉雕写意美学的标杆。

如今,罗伟健的工作室里多了一群特殊的“学徒”——他们是来自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在他的主导下,团队正尝试将玉雕作品转化为数字藏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艺术价值的多元呈现。“传统工艺不能只活在博物馆和拍卖行,更要走进年轻人的生活。”他计划推出“虚拟玉雕大师课”,让全球爱好者通过元宇宙平台学习雕刻技法。

在四会玉器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罗伟健发起成立“青年玉雕创新联盟”,吸引百位青年匠人加入。他们定期举办“玉见未来”创意市集,将玉雕与潮玩、首饰等领域跨界融合,推出的“敦煌飞天”系列玉饰一经上市便售罄。这种“传统工艺+现代消费”的模式,为古老玉雕注入了年轻基因,也让四会从“玉器加工基地”向“文化创意高地”转型迈出坚实一步。

从岭南小城的学徒到蜚声业界的大师,罗伟健的雕刻刀下,刻着的不仅是玉石的年轮,更是一位匠人对艺术的赤子之心。在快节奏的时代里,他用慢功夫雕刻精品,用新思维激活传统,让玉雕这门古老的技艺始终保持着“刚出炉”的温度。正如他在《从艺感悟》中所言:“真正的工匠精神,是让每一件作品都能经得起时间的审视,让后人在触摸玉石时,能感受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心跳。”这或许就是一位当代匠人的终极追求——以匠心致初心,用作品向时光致敬。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