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在建国后能荣获军衔的,别说是中将级别了,就连中校恐怕都得是在战场上领兵杀敌,指挥过多次战役,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将领才能获得。
然而有这么一个中将,他整个军旅生涯就指挥过一次会战,但他却获得的是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亲自向毛主席做了推荐,直接从原本评定的大校升到了中将。
他能当上中将,能获得罗元帅和毛主席的肯定,靠的的确不是非凡的军事能力,而是他超越凡人的智慧和勇气。
1,罗荣桓派苏静侦查上级中枪一事
1938年,国共已经联合抗日,当时的抗日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115师在山西的西南地区抵抗入侵的日军,上级亲自带队准备向敌军后方包围。
就在上级带队紧赶慢赶的在敌人后方行进时,突然,一声枪响传来,骑着马的上级没有来得及反应,这颗子弹就直直的射中了他。
上级中弹后从马上掉了下来,队伍立刻引起了一阵骚乱,然后全军戒备,以为遇到了偷袭,气氛极其紧张,当时上级的马后跟着一排侦察兵,为首的是侦查科科长苏静。
苏静反应非常迅速,立刻翻身下马将落马的上级就近带到周边地势比较低,植被茂盛的隐蔽之处,然后迅速为上级止血,同时让慌乱的警卫员先冷静,立刻去队伍后方找医护。
医护以最快的速度过来为上级包扎好,但是预想中的遭遇战却没有发生,苏静带着手下的侦察兵探了路,确定了没有危险,然后带着大部队安全撤离。
第二天,这事立刻惊动了中央,因为当时正在国共联合抗日时期,而上级是在国民党的地盘中了枪,这件事可大可小,很有可能影响整个抗日局面,所以这件事必须查清楚。
但同时,派谁去查是个问题,这个人必须有丰富的侦查经验,同时要懂得进退,不能在事实水落石出之前影响国共关系,此时,一个最好的人选浮现了出来,正是苏静。
当时的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立刻拍板决定了,调查此事最好的人选就是苏静,不仅是因为他目睹了全程,以及是侦查科科长,更重要的是,罗荣桓听过他的事,知道他是一个有能力、知分寸的人。
2,苏静有高超的侦查 能力
原来早在反“围剿”时期,当时红一军团团长,就非常看好当时还是一个小小侦察兵的苏静,多次表扬过苏静。
因为当时反“围剿”的长征时期,整个红军面临的都是巨大的困难,无论是爬雪山还是过草地,都要想尽办法留存住最大的实力,不能一直有战士牺牲。
所以在这时期,侦察兵就极其重要,因为侦察兵可以提前帮助确定好正确的行军方向,避开一些不必要的困难,找到最快,最正确的线路。
但是同时也意味着侦察兵要吃更多的苦,因为要保证侦察兵的侦查速度要比其他战士的行军速度快,并且同样的路程侦察兵探查完之后要回来汇报,然后再跟着战士们走一遍,这是对侦察兵极大的考验。
每一次侦察回来,苏静必须立即分析汇总,并连夜把地形地貌、道路桥梁绘制成行军路线图。第二天天没亮,便要交给毛泽东并报告当天的行军路线。长此以往,苏静为中央红军绘制的路线图达数百张之多。聂荣臻曾在回忆录中提过:“红军过草地,苏静同志在前面开路是有功的。”
所以罗荣桓对苏静的印象非常深,知道他有能力将此事处理妥善,果然,苏静没有辜负罗荣桓的信任,很快查出来,此事属于是误伤。
原来是因为当时苏静上级身上穿的大衣是从日军那里缴获的,国民党防区的人远远看到就以为是日军,于是开了一枪,上级无辜受伤,后来只得去苏联治疗才好。
3,苏静为我军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苏静的重要性,不仅在这件事上,他的智慧在情报工作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不管是组建情报网,还是破译国民党的电报密文,又或是摸透敌情,苏静都能完成的相当漂亮。
解放战争时期,十万东北野战军打算攻下锦州时,苏静对于胜利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一开始锦州的防御如同铜墙铁壁,当时野战军本身不擅长硬攻,所以压力很大。
就在这时,苏静找到了突破口。在深入前沿时,苏静发现二纵五师在攻打义县时采取了坑道近迫作业的攻城方法,部队伤亡很小,当即意识到这个方法可以在所有攻城部队中推广。很快,锦州陷入解放军纵横交错的坑道包围之中,最终解放军顺利攻下锦州。
可以看出,苏静或许不善于像朱德元帅一样领兵作战,但是苏静的智慧依旧为我党最终的胜利做出了极大贡献,就像当时的大将说的那样:“苏静一人可抵十万大军”。
后来,当国民党大势已去,北平面临和平解放的前夕,苏静的智慧和勇气再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北平谈判中,只身进入北平与国民党军华北总部代表会晤,机智的化解各种可能影响最终和谈结果的插曲,最终确保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回看苏静在建国前的大小战役里,似乎充当的都是“智囊团”和“情报站”的工作,但是在战争中,这样的工作往往是最需要智慧和勇气,难度也是最大的工作,因为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害惨整个队伍。
但是苏静能用他的智慧一次次折服所有人,所以在建国后罗荣桓看到大校名单中苏静赫然在列,这才去找了毛主席,而毛主席也对苏静的智慧有深刻的印象,当即就指示让苏静升为中将。
参考消息:开国中将苏静:从未领兵打仗却等于10万雄兵——颜梅生 2015年11月05日10:5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