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的晚上,我又在孩子书桌前气到冒烟。数学本上就写了两行数,他铅笔在手里转圈圈,眼睛盯着窗台上的乐高积木,橡皮都要被他捏碎了。
我握紧拳头忍了又忍,突然想起《自控力》里说的:“小孩的自控力就像没长好的小树苗,风一吹就晃,根本扛不住想玩的诱惑。”
以前我总觉得他拖拉是偷懒,直到书里说,孩子的大脑负责管冲动的部分还没发育好,就像刚学走路的小娃娃,看见玩具就走不动道。
有次默写英语单词,他写了三个就开始玩笔帽,我蹲下来指着课本说:“你看这个‘control’,就是‘控制’的意思,咱们大脑里有个小卫士,专门负责打败想玩的小怪兽。”
他似懂非懂地点头,我掏出手机设了10 分钟倒计时:“咱就先让小卫士工作 10 分钟,打完怪兽就休息,可不可以?”
没想到啊,倒计时还没响,他就写完半页单词,举着本子喊:“妈妈你看,我把小怪兽打跑啦!”
书里说的“10 分钟法则” 真救了我。现在孩子说 “不想写作业”,我不再唠叨,直接把作业拆成小零件。
上周做数学题,他皱着眉头说不会,我指着闹钟说:“你就盯着这 10 分钟,把‘小明有 5 个苹果’这句话抄下来就行,剩下的等会儿再说。”
结果他抄完后,自己指着题目说:“妈妈,再给我 10 分钟,我想算算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
现在书桌上贴满了便签,每张都写着“10 分钟小挑战”:背 3 个成语、画个小猪佩奇、收拾铅笔盒。有次他边写边嘀咕:“这10 分钟怎么这么快?还没玩过瘾就写完了。”
我才明白,孩子怕的不是写作业,是觉得“要写好久好久”,10 分钟就像个小台阶,让他能慢慢从玩过渡到学。
这本书最让我没想到的是,原来家长的脾气,才是孩子自控力的镜子。以前我一急就吼,吼完又后悔,陷入死循环。书里说:“别总批评自己,要学会哄自己。”
现在我手机锁屏设了个“10 秒冷静倒计时”,每次想发火,就盯着屏幕上的数字数到 10。
上周他把应用题列错了,我刚要开口,倒计时跳到5,我硬生生把 “你怎么又错” 换成:“咱看看哪里出错了,妈妈陪你一起找小毛病。”
那天晚上,他突然抱着我说:“妈妈,你现在像个温柔的小卫士。” 我鼻子一酸,原来孩子啥都懂,父母不发脾气,孩子心里才踏实。
想想这半年,从写作业拖拉到半夜,到现在能自己安排10 分钟小任务,变化的不是作业多少,是我明白了:孩子管不住自己不是故意跟咱们对着干,就像刚种下的小苗苗,得一点点浇水施肥,急不得。
下次你家孩子在书桌前磨磨唧唧坐不住时,不妨掏出手机定个10 分钟闹钟 —— 别瞧这短短 10 分钟,说不定就是让孩子静下心来的小秘诀呢!
毕竟咱们大人都得每天练习控制脾气,何况那些大脑还没长全的小娃娃呢?
其实啊,最好的教育就是,咱们先学会耐心等一等,陪着孩子一点一点长出能管住自己的小翅膀。
你说是不是?当妈这条路,不就是咱们和孩子互相学习、慢慢成长的过程嘛。
书,是时光长河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感悟,是心灵在书页间的漫步,留下我们对世界独特的理解。
欢迎走进[诗雅书韵],让我们一起在书的世界里遨游,品味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感受文字的魅力,收获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