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登上地铁,满眼都是疲惫的中年人。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处于疲惫状态,所以看上去大家都跟自己一样。
前几天看一篇文章,35岁以后得QA都去哪里了?0.02%的人当上了高级经理。其他人要不就是辞职创业,要不就是进入咨询行业。反正没有办法再跟小孩一起干QA了。精力不如小孩,成本又太高。
在这个充满35岁焦虑的世界,自己也无法避免。充满了焦虑,困惑。让我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去面对。
一,为什么会焦虑
自己的现状无法满足舒适的生活,以后得生活眼看可能还不如现在,自己却没有办法改变,所以充满了焦虑。
总结一下:现实与期望不符合,对未来充满焦虑。
二,如何改变
正视焦虑
焦虑既然不可避免,那就正视他。现实与期望不符,期望到底是多少?到底是自己的欲望太高,还是真的现实太差。
其实期望,或者说欲望是一个无底洞,没有界限。那么我们换一个思路,以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来探究。
以终为始
我们的终极使命是什么?为什么奋斗一辈子?了解了自己的终极使命,那么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标杆。
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目标,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终极使命是什么?
那就想想五年内的目标吧,五年后自己就40岁了,那时候,希望自己可以不用在为钱活着,或者说财富自由。
那怎么算财富自由呢,有一套房子,有至少二百万的存款,并且年收入在复利增长。
为什么是二百万,二百万如果年增长8%,一年还有16万的收入,足够每个月简单的日常开销了。
那以现在的状态,五年时间无所获得一套房子以及200万吗?不能,所以困惑,焦虑。
有了目标就好办了,有方向了,我们去搭桥,去建设,哪里有短板,就去补充哪里。快速迭代,为达成目标努力。
要事第一
有了最终目标,那就为了最终目标,那我们就知道努力的方式,只要是奔着最终目标去的,都是要事,其他都可以放放。
一个人,无外乎两个角色。
一是工作中角色,明白自己的第一用户是谁,领导,同事?仔细想想,我的第一用户是领导,其他都是合作伙伴。那我领导的需求是什么?支持他的工作,协助他完成上级领导的要求,协助他了解部门状态。
另一个是生活中的角色,我的第一用户是谁?爱人,她的需求是什么,给与她理解跟支持,陪伴孩子,照顾老人。如何给与她理解和支持,每周有单独的时间,跟她一起吃饭,倾听她的工作,生活。如何陪伴孩子,高质量陪伴。如何照顾老人,时不时关心老人。
不断更新
针对每一个目标,设定实现的规则,定期回顾,如果有不对的,没做到的,更新修改。
主动积极
自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确定了就不后悔。一往无前,那样也就没有那么多烦心事情了。
三,行胜于言
35岁的焦虑,80%以上的人都有,因为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富。所以焦虑不可怕,焦虑如果使你可以更多思考,反而是进步的阶梯,动起来吧,焦虑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