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以德服人,极度自律,永不放弃!

寻梅趣事 2024-09-14 17:44:50
汉昭烈帝刘备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以德服人,极度自律,百折不挠,永不放弃!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的人成功了,却给后世开了很不好的头,比如:秦朝李斯的焚书坑儒等;有的人成功了,留下的是比世俗成功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我国,有一人的存在,便是后者。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仍然有无数人奉之为做人的楷模。

高尚者,卑鄙者,各行其道。

多少人为了江山,不惜手足相残;仅有一人,为兄弟几乎丢了江山。

凡有战争,受苦的必然是百姓

乱世中,最受苦,最无辜的是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在乱世三国,若守城的将帅被灭,屠城的命运很容易落在老百姓身上。曹操屠徐州、雍城、彭城,孙权屠皖城、夏口,只有刘备从来没有屠过城。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他死前留给后人的心底之言。

他,是蜀汉昭烈皇帝刘备。

“其心昭昭,其德烈烈。”在他身上,一些人实在找不出任何毛病来,便异口同声的称其为“伪君子”。

如果一个人,用一辈子来“伪善”,那他还是“伪善”吗?

刘备的一生,践行以民为本

我们仔细研读《三国志》等正史,从未发现有文字说刘备是伪君子,相反,盛赞其是仁义之君。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大树楼桑村)人。玄德,出自《道德经》,意为很深的德行,可见先主刘备虽然家贫,其家族是一定文化底蕴的。后来,刘备用其一生践行了“玄德”二字。

刘备出生平民,他没有显赫的家底。

虽然号称“刘皇叔”,他的父辈仅留给他一棵大桑树,正如网友戏言“开局一棵树”。

刘备打小便与母亲相依为命,靠贩卖草鞋,编织草席为生。

那个时候,人们的平均寿命很短。孔子说,四十岁还没有成就的男人,一辈子估计也就交代了,这个观点博得了各个时代人们的广泛认同,深入人心。

很不幸,刘备就是这样一条咸鱼。

40岁的刘备,一无所有,前途茫茫,假如时间停在这一刻,他只是一个才能平平、饱受耻辱的不安分子。

他说,“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他时常伤感的不是没有容身的房子,出门的车子,而是不能在人生最好的岁月里去建功立业。这是一个英雄的悲伤。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刘备大概就是这类懂得道法自然,坚持胜过一切的人。

用一句说:“这样的一个人,就算落于绝地之下,也会一步步向前,慢慢爬上来。只要他想,没什么不可能的。”

他一生永不言败,就好像他早已知道自己生前绝对能成功一样。然而,世事无常,人命如草芥的乱世,能不能活下去都是回事,谁又能一定会成功呢?

多年以后,他却凭借自己的那份坚持与理想,在这个乱世中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建立了蜀汉政权。

刘备的这种百折不挠,屡败屡战的精神为后世所赞颂,他把永不言败的精神法挥到极致,他礼贤下士,待人宽厚的态度,在汉末三国时期也是罕见的。他对部下的信任,尤其是自己临终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那种对他人的信任也为人们所赞叹。

“2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一位网友如是说。

确如这位网友所言,刘备的一生,命运多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飘零半生仍不改初心,好不容易有了基业,为了当初的桃园情谊,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也几乎丢掉了大半家底。

但他,却赢得了人心。

为弟报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被东吴所害后,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即夷陵之战(221年7月 至 222年8月)。然而,此战刘备兵败,损失惨重,蜀汉国力大伤,刘备自觉无颜再回成都。随后(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安葬于惠陵。

怒鞭督邮

刘备鞭督邮

刘备讨贼有功,进封安喜县尉。但没过多久,督邮前来“调查”,刘备几次想拜访,都遭到了拒绝;盛怒之下,刘备遂将督邮杖打一顿,而后弃官而去。

安家过日子的标准

据野史记载,刘备的爷爷曾告诉他父亲安家过日子的标准:“看到牛上房,车上树,脚上穿的鞋子八斤半。”刘备的父亲在流浪过程中,发现半坡的牛仿佛正在吃草,便认为这就是“牛上房”;而沾满泥的鞋子一称,刚好八斤半,这也符合了标准。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对生活标准的独特理解和想象。

智救老乡

在少年时期,刘备的老乡被某人囚禁。刘备建议道:“可以先混进他家,然后在附近放火,这样就可以趁人们慌乱之时救人了。”果然,他们成功救出了老乡。这个故事展现了刘备的智慧和胆识,也体现了他在年轻时就具备的谋略和勇气。

刘备拜师

村里族人看刘备有胆有识,预测将来是个有出息的孩子。所以,出钱出力让他跟随大儒卢植读书,晚上被推荐去慧同方丈那,学习兵法韬略。正因此,刘备认识了同学公孙瓒和简雍。

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

虽然桃园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但在民间故事中也被广泛流传。据说,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中结拜为兄弟,共同发誓要共谋大事。这个故事成为了后世兄弟情深、共同奋斗的典范。

桃园排座次(野史)

话说到桃园结义了,本应按年龄来排,但发现还是不公平。于是张飞说比爬树。没一会张飞就怕到树枝上了,关羽心想当个老二,上有兄下有弟,也不错,所以爬在树干了。刘备就在树身旁站着。张飞得意说:二位喊声大哥吧。刘备说:别急我问你,这树是先有根还是先有树枝?张飞说:当然先有根。刘备说:既然你说先有根,那就是先有我,才有你们,因为我在跟上,你们在树上。关羽觉得刘备有智慧,应该为兄。

一龙分二虎

这个故事也类似于《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张飞把肉放入井中,并在井盖上写下“谁能揭开大石头,可以任取井中肉”。结果被红脸大汉(关羽)揭开并取走了肉。为了报复,张飞把关羽卖的绿豆捏碎。两人因此发生争执并较量起来。路过的刘备见状,用神力一手拉住一个往两边分开。后来,刘备当皇帝了,关羽和张飞成为了他的两位虎将。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做“一龙分二虎”。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在野史中,刘备被描绘为一个不太重视家庭和情感的人。据说他曾说过“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话,表达了他对妻子的轻视态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刘备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他可能只是在特定情境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此外,刘备与甘夫人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骑白马的传说(马跃檀溪)

马跃檀溪

有野史记载刘备在逃亡过程中骑白马的传说。据说马儿仿佛听懂了刘备的话并跪下示意他骑上。在追兵将近时白马一声怒吼并纵身一跃跳过檀溪到达对岸。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和想象力。

破庙遇徐庶

水镜先生让徐庶在破庙寻找英主。有天下雨,徐庶来到了新野,只好躲进庙里休息。早上醒来,居然发现身上盖了锦袍,旁观放着饭菜。于是便和来人交谈,谈的很投机。徐庶想:老师要我找一个流离他乡、旋转四方、德布天下的人,而此人叫刘玄德,不正是这三句话的头一个字流、旋、德吗?他顿时大喜,表示愿为刘备效力。

刘备借荆州

孔明跟鲁肃说:现在我主公很忧愁啊,想借荆州一用,今冬借明冬还,并立下字据,让刘备画押了。回去后周瑜一看:子敬你上当了,借据没写日期啊,没有写哪年冬天还。果然,一直都没还。形成了谚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配鞍识马良

有次盘问马良昨夜为何不归。如实说:昨夜遛马时马鞍掉了,四处没找到后连夜打了一幅。那旧马鞍刘备骑了十几年,如今换成新的,竟一点没觉察。他惊叹马良为人诚实,办事认真,宁可受罚也不隐瞒,错了还能改。于是,就提升马良了。

马谡煎汤待刘备

马谡知道刘备撤退时,会路过一驿站。于是提前准备了茶汤,特地还放了些草药,即可清凉止渴,还可解毒去暑。日夜奔走和疲惫不堪的军士,面对如此雪中送炭,刘备说:虽然是一杯水,却好似甘泉。当即,收下马谡为部将。

宽容与仁爱

刘备在三国时期以宽容和仁爱著称。有一次他的部下因为失误而犯错,但他并没有严厉惩罚而是选择了宽容和原谅。这种宽容和仁爱的态度不仅赢得了部下的尊敬和忠诚也让他在民间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

你们觉得刘备如何呢?有和我一样喜欢刘备的朋友吗?欢迎留言补充。

0 阅读:0

寻梅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