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5月23日,董边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这一天,董边的爱人田家英,因无法承受心中的压力,选择了自杀,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表明自己的冤屈。
在田家英自杀的时候,董边正在她的单位里做着“检查”。在下班的时候,董边突然接到了中组部长安子文的一个电话,要她到中南海西楼会客厅去。
对于中南海西楼,董边是知道的,那里是刘少奇同志的接待客人的地方,自己这样的一个小人物,怎么会让她到西楼会客厅去呢?
董边虽然犹疑,但还是按照通知,来到了中南海西楼会客厅。
在董边走进会客厅的时候,安子文和汪东兴等人已经在里面等着她了。看着他们的表情,董边一下子莫名心慌起来,这倒不是因为她没有见过党的高级干部。
果然,安子文的话验证了她莫名的心慌,并非是无来由的。他向董边直言宣布:田家英畏罪自杀。
安子文宣布完后,董边感觉到天一下子塌了。
就在董边痛苦的时候,安子文和汪东兴等人要她去看一下尸体。另外,他们还问了董边一系列问题:“田家英死之前说了什么没有?”“要不要到医院去验尸?”……
那时候,董边的情绪几近崩溃,已经没有了任何主意,只是机械地回答说:“一切由组织决定。我服从组织。”
很快,董边和安子文一行人便来到了田家英的遗体旁。董边看到,在田家英遗体上盖着那条他用了多年的蓝色床单。
而有人则是拉拽着董边的胳膊,让她看到田家英的脖子,似乎让她确认田家英是自杀身亡的。
看着田家英的遗体,董边怎么也不敢相信,田家英会选择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董边看来,田家英的心理压力是大的,但也不应该这样。
5月22日,中央三人小组来到田家英家里,向他宣布:杨尚昆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田家英与杨的关系不正常,决定田家英停职反省,交出全部文件,立即搬出中南海。
听到这样的结果后,田家英虽然非常生气,但也远没有达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在董边看来,这不像她认识的田家英。
1938年,在杨尚昆妻子李伯钊的带领下,董边渡过黄河,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来到延安后,董边先后在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和女子大学参加了两年多的学习。
那时候,董边还看到了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副主席等中央领导。
1941年,在中央研究院学习了3个月后,董边被分配到中央政治研究室政治组工作。
那时候,中央政治研究室的主任是毛主席,副主任是陈伯达,而年仅25岁的董边,是中央政治研究室里唯一的一个女生。
这年秋天,中央政治研究室又来了一位新同事,就是田家英。
那天,身材瘦瘦高高的田家英,穿着一身灰布制服,走进中央政治研究室的时候,董边只是习惯性地看了他一眼。后来,董边也是从他人的口中,才知道了田家英的个人情况:
田家英是他的笔名,原名叫做曾正昌,四川双流人。在很小的时候,田家英便在报刊上发表过散文、诗歌、小说和书评,是成都文坛上的“神童”。
1937年11月,田家英踏上前往延安的道路,经重庆、武汉、郑州、西安,行程达7000多华里,于12月辗转到达延安。
在延安,田家英先后参加了陕北公学和马列学院的学习。毕业后,田家英被组织分配到马列学院担任教员,是那里最年轻的教员。
在调到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后,田家英总是没日没夜地工作。田家英消除疲劳的方式,是站在窑洞的门口背诵几首古诗,望着远处的山头,自娱自乐。
董边虽然和田家英在一起工作,但两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也没有过多的个人交往。
在夏天的时候,董边和一些女孩子在延河边洗衣服,看到下游远处有个男子在洗澡。董边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个男子就是她们中央政治研究室的田家英,而在田家英不远处的岸上,晾着一件短裤,很显然是刚洗过不久,而他则直降头露出水面,就那样待着。
那时候,延安的生活条件很苦,每年只发一套单衣,但不包含衬衣衬裤。很显然,田家英在水里不出来,是因为他只有这一条短裤,不愿意当着女孩子们的面,走上岸将短裤穿好。
很快,董边便明白了过来,找了一个借口,带着那些女孩子离开了。
后来,延安整风的时候,在讨论田家英的思想自传时,同志们肯定了他的长处,也真诚地指出了他的缺点和自由主义的毛病。对此,田家英感到有些委屈。
这也是董边第一次见到田家英受委屈。那天,田家英的心里非常难过。回到家里后,田家英没有吃完饭,一个人躲在家里哭泣。
得知田家英的情况后,作为支部委员的董边十分同情,便买了两个烧饼带给田家英,但田家英没有吃。于是,董边把烧饼塞到了田家英的枕头底下,安慰了他几句后便离开了。
第二天,董边又端着热饭,来到田家英那里,开导他要想开些。
在董边的关怀下,田家英打开了心门,向她说出了埋在心里的话。田家英说:“思想改造,不经过痛苦的思索和消化,没有理清楚产生错误的根源,我这毛病是改不了的。”
正是这次交谈,董边对田家英了解得更多了。而在董边的倾听中,田家英的内心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后来,董边和田家英相爱了。
1942年12月12日,在组织的批准下,董边与田家英结了婚。
那天,董边和田家英也没有举行婚礼,只是把两人的东西搬到了一个窑洞里,就算成了家。
这一年,田家英20岁,董边26岁。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娶了董边,田家英是抱着两块金砖的。婚后,董边像姐姐一样地照顾着她的小丈夫。
为了将工作做得更好,两人经常一起阅读国民党统治区的报纸,研究形势的变化,探讨国民党的反动政策,为党的革命事业服务。
当然,田家英也不是那种只懂索取的人,也给了妻子董边很好的关爱。对此,董边觉得非常幸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董边受组织派遣,到冀东敌后去做土改工作。
临行前,田家英特意为妻子准备了亲手做的牛肉干,把她送到十里外的桥儿沟,依然不舍地望着妻子远去的背影,直到董边的身影消失了很久,才转身朝着家里走去。
这次分别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里,董边和田家英只能靠着稀少的书信,讲述着对彼此的思念。
1948年10月,经胡乔木介绍,田家英担任了毛主席的兼职秘书,也给党校的学生上课。一天,田家英正在给学生上课,突然收到了妻子董边的一封来信。
那天,在接到董边的信时,田家英竟然激动的有些失态,还没到下课的时间,便连连喊道:“下课,下课!”
这年底,董边来到西柏坡,两人这才再次相聚。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进驻北平。
建国后,看到全国人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田家英的心里非常高兴,写出了许多好文章。
那时候,董边看到的是一个整天挂着笑容的田家英。然而,田家英也有自己的好恶。因为这些,田家英便还得罪了一些大人物。
1966年5月22日,在那些人的诬陷下,田家英被停职反省,并要求他迅速交出全部文件,搬出中南海。
对于逐出中南海的命令,田家英感到非常委屈,斜倚在床上,彻夜未眠。看到丈夫这样,董边劝慰他说:“你的情况主席都了解。有什么事慢慢总会搞清楚的。”
听了妻子的话,田家英嘴唇动了动,最终没有像第一次受委屈时那样,说出埋在心里的话。
5月23日,看到董边起床后,田家英问:“今天,你上班吗?”董边回答说:“上班,7点就得走。”田家英又说:“你管你上班吧,不用管我。”
董边没想到,这竟然是她与丈夫最后的对话。在下班的后,董边便看到了田家英的遗体。此时,田家英年仅44岁。
当天,田家英的遗体,被送去火化。晚上,董边一家便搬出了中南海。
董边说,田家英的遗言里,这样写道:“相信党会把问题搞清楚,相信不会冤沉海底!”
可见,田家英的心中是坦荡的,只不过无法忍受那种冤屈和侮辱,就像他对老朋友何均说的最后一句话一样:“士可杀,而不可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