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被击毁!S-350与韩国仿版差距

霁雪的孤舟 2025-02-19 17:28:38

乌军宣称击毁俄军先进防空系统2月18日,乌克兰军队在他们官网上放出了一个视频,展示他们在顿涅茨克地区击毁俄军S-350防空系统的现场情况。这可是这款挺先进的防空系统第一次在战场上被确认摧毁。考虑到已经打了快三年,而且S-350通常是往前部署的,能打下来确实不容易。当然了,这也可能跟S-350自身的一些问题有关。

S-350的研发其实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但直到2007年,随着油价上涨,俄罗斯手头宽裕了,才正式以"S-350"这个代号启动项目。当时,“金刚石-安泰”公司想搞一款先进的中程防空导弹,填补“铠甲”和S-300之间的空白,并取代老旧的“山毛榉”。不过这条路不好走啊。S-300系列通过不断升级,拿下不少国际订单,确实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但这同时也掩盖了俄罗斯在电子工业上的不足。S-350的体积比S-300小多了,这对微电子技术的要求更高,而这是俄罗斯的弱项。所以刚开始时,S-350的发展并不顺利。后来还是韩国看到了这个项目的潜力,插了一脚,提供了研发资金和一些零部件,这才推动了S-350的发展。

“山毛榉”这玩意儿已经跟不上现代战场的需求了。2015年,韩国在那个联合项目中捞了一波好处,然后搞出了自己的国产项目KM-SAM,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天弓”。韩国乐呵呵地和俄罗斯分道扬镳了。而S-350呢,就惨多了,硬撑了好几年,直到2019年才被军队验收,2020年开始服役。据俄罗斯军队的说法,S-350服役后表现不错,在俄乌战争期间更是大显身手——成功拦截了ATACMS战术导弹、“风暴阴影”隐身攻击弹药,甚至还一次性拦截了12枚“海马斯”制导火箭弹。问题是,这么牛的装备,数量却少得可怜——外界估计到2024年底,S-350也就交付了8个导弹营,还不到S-400的五分之一。

韩俄防空系统发展对比韩国的“天弓”防空导弹系统减少了携带的导弹数量,从原来的更多数量减少到了8枚。一方面是因为成本太高,更重要的原因是韩国退出了项目,导致俄罗斯到现在还不能高效地生产S-350的电子元件。本来这个先进的武器系统有机会大放异彩,但现在只能偶尔露个脸,让大家知道它还在。相比之下,韩国的“天弓”过得可滋润多了——不仅快速生产来满足韩国军队的需求,甚至还拿到了阿联酋价值35亿美元的外贸订单。能仿制出比原版还要好的产品,这种情况还真不多见。一直被认为技术不太行的俄罗斯电子工业,在这件事上更是把自己的短板暴露无遗。

S-350在战场上的困境S-350本来应该打得更好一些。这次乌克兰军队发布的视频显示,S-350在完成战斗任务后,回到二线补充弹药时被乌克兰的无人机发现了。随后,乌克兰的无人机呼叫了战术导弹,直接精准地摧毁了S-350。简单地说,这就是“运气不好”。本来就数量有限的S-350,在战场上不断受损,导致了很严重的问题——老式的“山毛榉”表现不佳,而S-300和S-400又不能很好地守住中距离空域,而且成本还很高。值得一提的是,国产的红旗-9B虽然不像S-400那样出名,但红旗-16系列的发展却更稳定一些。根据珠海航展的数据,最新的红旗-16FE的最大射程已经超过120公里。此外,还有一些性能类似的型号,虽然国内没有装备,但作为出口武器已经亮相了,可以作为备用选项。

俄防空系统或将落后红旗-16的垂直发射装置很容易认出来。以前俄罗斯的防空系统可是我们的偶像,但现在从俄乌战场的实际表现来看,也就S-400还算靠谱。其他的一些要么是吃老本,要么就是迟迟不能服役。如果俄罗斯在未来几年内没有突破,那在防空这块,他们可能会在10年内就落后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