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被窃听,韩国的回应令人摇头,让美国大使下跪,终究只是电影

子焓评国际 2023-04-12 14:18:06

自打在历史问题上单方面向日本作出让步,进而一度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上的尹锡悦政府,最近又摊上新的麻烦事了。在尹锡悦计划访问美国前夕,美国情报机构突然被曝出曾长期对韩国等盟友的要害部门加以监控窃听的丑闻。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就连一贯在国际问题上偏袒美国的韩国媒体也忍不了。一些正义感未泯的韩国媒体人更是公开站出来大加指责,宣称美方此举已经侵犯了韩国的主权,而这势必会对美韩两国的关系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美国情报机构

不过,虽然民间舆论闹得不小,但是尹锡悦的总统办公室倒是很沉得住气。4月10日,韩国总统办就这次的窃听风云作出回应,宣称韩方将就有关情况与美方进行必要的沟通。为了安抚舆论,韩国总统办还解释称,窃听监控这类情况在过去也发生过不少,但从未动摇过美韩的同盟关系,所以有理由相信,这一次的小插曲也不会对两国未来的交往产生太大影响的。

韩国总统办的这番回应,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一部韩国电影《南山的部长们》。这部电影于2020年上映,改编自韩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韩国前总统朴正熙遇刺前后,前韩国情报机构KCIA的部长金载圭在时代漩涡中越陷越深、迷失自我、走向疯狂,最后枪杀了朴正熙和他的贴身警卫车智澈,颠覆了当时韩国政局的政治惊悚故事。

《南山的部长们》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因为在总统办公桌上发现了美国安装的窃听器,朴正熙暴跳如雷,他以“这是大韩民国的自尊心问题”为由,要求手下将美国驻韩大使带来,向韩国国旗下跪。金载圭听罢低头不语,他深知朴正熙说的只是气话,韩国官员根本没有权力要求美国大使向韩国的国旗下跪,这起闹剧最后只能在尴尬的沉默中草草收场。

虽然只是电影中的桥段,但因为和如今的现实事件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韩国政府可能遭到美国窃听的消息被媒体披露之后,《南山的部长们》中的这一幕又被人翻了出来,并一度成为了#韩国称美国监听自己不会动摇韩美同盟#这一新闻词条下的热门评论。

一、韩国的反应

当初看完《南山的部长们》这部电影之后,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假如今天韩国官员真的在尹锡悦的办公室里找到了美国的窃听器,韩国政府对此究竟会是个什么反应?是像电影中的朴正熙那样勃然大怒,然后大手一挥,真的让手底下的人去把美国大使喊过来下跪赔罪吗?还是干脆就戳瞎自己的眼睛装作什么都没看到,任凭美国人继续想干嘛就干嘛?

事实证明,电影剧本写得还是保守了。《南山的部长》中的窃听器好歹还是让韩国人自己挖出来的,而这一次的监控丑闻却是美国内部的政治压力酝酿到一定程度后自曝的结果,换句话来说,要不是美国人自己把家丑给外扬了,尹锡悦政府恐怕直到现在都未必清楚自己的闭门谈话竟然会被美国的情报机构掌握得一清二楚。

更令人摇头的是,明明自己才是受害者,可尹锡悦政府在为身为加害者的美国开脱时,却表现得无比积极,韩国国内的舆论才刚冒出一点火苗来,尹锡悦的总统办发言人就忍不住拎着灭火器亲自上了。

韩国总统尹锡悦

韩国政府这种国家级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怎么患上的?要想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能忽略美韩两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

政治上,韩国政局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美国摆布的,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一直如此,虽然美韩关系表面上美其名曰“亲密盟友”,但对东北亚局势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这种亲密是建立在高度不平等的基础上的。

美国在国际舞台上为韩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政治支持,通过与美国的捆绑,韩国才得以不断加强其在国际外交和地区事务中的存在感。作为回报,韩国在政治问题上必须要对美国言听计从,这个现象在文在寅当政时期曾得到过一定程度的纠正,可惜到了尹锡悦这一代就全给歪回去了。

经济上,美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对象之一,美国是韩国电子产品、汽车和影视音乐等物质和文化消费品的最重要的市场,保证美韩同盟的稳定性对于韩国经济来说至关重要。老话说得好,跟什么过不去也别跟钱过不去,在全民信奉金钱主义的韩国尤其如此,在动辄数百甚至是上千亿的贸易额度面前,大韩民国的自尊心这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大概也只有朴正熙这样的人还会在乎吧?

安全上,东北亚的战争状态直到现在都没有完全解除,来自北边的各种导弹时不时就会从韩国人的头顶上穿过,别看韩国军队现在看着还挺人模人样的,真把美军给撤了让他们自己扛事那是扛不住的,保不齐北边丢几条鸡腿过来都能呼啦啦劝降一大片。

关于美韩两军的关系,我记得有个笑话是这么讲的:

在38线板门店附近,几个驻韩美军打赌,谁能把韩军军官惹急了谁就算赢。

第一名美军士兵凑了过去,当着众人的面对韩军军官说:“听说现在朝军的伙食都开始管肉了。”

韩军军官表情复杂,但还是勉强挤出了张笑脸。

第二名美军士兵问他:“为什么你们的身份证上的名字是中文?你们看得懂吗?“

韩军军官怒目圆睁,但还是忍住没有发作。

第三名美军士兵小跑到了韩军军官身边,然后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这下韩军军官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冲着美国兵破口大骂:“西八,你是疯了还是怎么着?狗崽子,不知道开玩笑也要有个限度吗?”

其他美军百思不得其解,问第三名美军士兵到底说了什么能让韩军军官破这么大防。

他说:“没什么,我就说我们准备从韩国撤军了。”

驻韩美军

都到这个份上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对吧?韩军官兵自己心里都清楚,玩归玩,闹归闹,别拿美国撤军开玩笑,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窃听事件影响了美韩两国的同盟大局,不然闹大了真把美军给气跑了,谁来领导几十万韩军抵挡北面的钢林铁雨呢?

二、南山的部长

人们常常会说,好的文艺作品是对现实的提炼和升华,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南山的部长们》,我觉得它完全称得上是一部够格的韩国政治电影。

《南山的部长们》是根据上世纪70年代末韩国前总统朴正熙被暗杀前后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它聚焦于韩国现代史上最沉重的动荡时期,讲述了韩国政府内部残酷的权力斗争和复杂的阴谋较量。

这部电影的片名之所以叫《南山的部长们》,这里头有两层含义:一是因为影片的主人公、刺杀了朴正熙的金载圭在片中担任着韩国中央情报部(简称KCIA)的负责人一职,KCIA的老巢位于首尔的南山区,所以有时候也会用“南山的部长”来代指KCIA的头目。

《南山的部长们》剧照

二是因为KCIA是当时韩国权力最大的政府机构之一,和负责保卫朴正熙人身安全的韩国总统警卫室并称为那个时代韩国政府中的卧龙凤雏,同时也是朴正熙掌控韩国国家机器时最依仗的左膀右臂。总统警卫室室长、后来被金载圭一同刺杀的车智澈之前也担任过KCIA局长,所以南山的部长也可以理解成是韩国最有权势的人。

为什么金载圭要刺杀朴正熙和车智澈两人呢?关于这个问题,金载圭日后在法庭上是这样为自己辩解的:我是为了实现五个目标而“革命”的:一是为了恢复自由民主主义;二是为了保护韩国国民;三是为了防止国家赤化;四是修复已经恶化到无以复加的美韩关系;五是为了洗刷韩国作为独裁国家的不光彩形象。

当然,这些都是金载圭的一家之辞,他的刺杀行动的出发点究竟是什么至今仍然众说纷纭。《南山的部长们》选择了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暗示金载圭是在得到美国大使馆的默认之后才选择放手一搏的,因为当时美国政府和朴正熙当局的关系已经是闹得很僵了,中情局一直在谋划“换掉”朴正熙并扶持一个愿意听话的新总统。

金载圭作为当时韩国政府中数得上号的实力派人物,如果能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理论上在除掉朴正熙和车智澈之后,是很有希望问鼎总统宝座的。然而历史的走向最后并没有按照金载圭设想的剧本来,时任美国驻韩大使威廉·格莱斯顿干脆骂他是个“神经病”。

由于金载圭创造出来的这个权力真空太过突然,以至于就连美韩双方都对局势有些手足无措,就这样,韩国的军政大权被时任韩国首都安保司令全斗焕步步夺下。在干了几个月的KCIA部长之后,全斗焕摇身一变坐上了总统椅,并在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8年,直到后来因为又一轮政治风波而被赶下去。

和整个故事的信息密度相比,朴正熙怒邀美国大使向韩国国旗下跪这个情节所占的比重其实并不大,但却是点睛之笔。借助这个桥段,编剧向我们至少传递了两层意思:第一,美国对朴正熙的确信不过,双方当时的关系用剑拔弩张来形容也不为过;第二,韩国的民族自尊心确实很强,总统发起火来甚至敢要求美国大使下跪谢罪。

在很多人看,影片中朴正熙过的那几句嘴瘾只不过是无能狂怒罢了,除了拿如履薄冰的手下人撒气,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可我倒是觉得吧,不管怎么说,好歹电影里头的朴正熙还敢冲美国大使发泄一下个人情绪,无论解不解决得了问题,至少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窃听我是你的不对,你赔不赔罪我也许没办法,但我不能眼看着受了委屈了还得给帮你打圆场,不然怎么和手底下人交待?以后这领导还怎么当?

而现在呢?尹锡悦办公室的官员别说破口大骂,甚至公开抱怨两句都不敢,自动自觉地就帮美国人把场子给圆上了。我不知道韩国的影视工作者看到这一幕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多年以后韩国影视圈要是以此为灵感创作出一部《龙山的政客们》,我觉得那故事情节一定会比《南山的部长们》更跌宕起伏。

三、涌动的暗流

说到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多人脑海中冒出的第一印象往往要不是剃发明志,就是断指起誓。这几年韩国的民族示威活动在视觉语言上做了降级处理,血腥画面少了很多,但我们时不时还是可以看到韩国民众举着横幅冲击某某大使馆和军营的新闻,说明这团火在韩国人的心里一直就没熄灭,只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无法演变成燎原之势而已。

和我们一样,韩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被日寇的刺刀强行雕刻出来的。韩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写满了入侵和殖民的血泪史,被日本侵略者残酷蹂躏的不堪过往成为了根植在韩国人民族记忆的基因,这种基因自带应激反应,所以韩国人特别喜欢强调“身土不二”,任何外来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会激起韩国人自我尊严保护的强烈决心。

在朴正熙执政之后,韩国通过搭乘美日的经济快车,实现了数十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从国民一度连饭都吃不饱的穷国,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能举办奥运会的富国。而这种经济上的巨大进步,自然而然地增强了韩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当时间来到90年代以后,凭借着韩国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西方市场对韩国的相对包容,韩国流行文化开始在包括欧美在内的全球文化市场上攻城略地。时至今日,韩流俨然已经成为了韩国国家形象最闪亮的一张名片,这种在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也进一步增强了韩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然而,看似烈火烹油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的却是巨大且冰冷的暗流。别看韩国人为维护自己的民族尊严已经作出了那么多努力,但在巨大的现实引力面前,这颗自尊心有时候还是和玻璃一样易碎。

就拿历史问题来说,这么多年来,历届韩国政府都免不了要拿二战问题向日本兴师问罪,比如"慰安妇"问题和强征劳工问题。现在呢?尹锡悦大袖子一挥,直接就要和岸田文雄一笑泯恩仇,没想到日本人毫不买账,非但不领尹锡悦的情,还得寸进尺地强调“日本没有历史过错”,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波未平,如今又闹出窃听风云这么一出,韩国社会上的情绪可想而知。本来韩国在美日韩同盟中就是最受气的那个小的,现在又接二连三地遭到美日两国的国格羞辱,以前韩国民众为了维护民族主义,有时候的表现确实显得过激了些,但要是情绪传递不到这个份上,恐怕韩国政府也不会有足够压力去和美日据理力争。

韩国民众

民意在疏不在堵,压抑的韩国社会就像一口高压锅,没有可以通气的阀门是非常危险的。现在没人敢在龙山大楼面前切手指了,看似一切归于平静,可谁又知道,这种平静不是暴风雨的前兆呢?在朴槿惠倒台之前,韩国社会上看着不也是一派宁静祥和吗?

结语:拍了不改,不如不拍

在自己导演的电影《邪不压正》中,姜文和廖凡曾经有过一场对手戏,这场对手戏为今天的中国互联网贡献了一段至今仍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的名台词:

“老蒋,一个写日记的人,靠得住吗?正经人谁写日记?你写日记吗?心里话能写在日记里吗?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吗?”

片中姜文和廖凡吐槽的,正是蒋介石从上世纪10年代一直写到70年代的那本个人日记,据说这本日记里头记载了20世纪上半叶旧中国许多不为人知的政坛内幕,以及蒋介石成为窃国大盗前后的心路历程。

我没看过这本东西,我也没有兴趣看,姜文在电影中的吐槽就是我对蒋介石这本日记的态度。一个合格的大国领导人,平时就连一根头发和一个指纹都是机密信息,更别说在纸张上记录自己的内心想法了,写出来还能让你看的那不叫真心话,那叫检讨书,写检讨书的有几个是真心的?说白了,就是为自己的失败找一堆自认为逻辑自洽的借口罢了。

国内有些人,尤其是经常接触韩国演艺文化的人,在对比中韩两国的影视作品时总是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还是韩国人胆子大啊,这都敢拍。”

这个感慨里头有时会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明夸韩国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尺度大,敢于针砭时弊、痛陈要害;二是暗讽国内的同类型题材作品水平不佳,因为审核制度和圈子风气等原因,没法做到像韩国人那样在现实主义领域大开大合。

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的,《南山的部长们》就是这样一部看似十分符合以上两层意思的电影,毕竟同类作品在国内的电影市场上确实没有。

但是,对,我要说到但是了,就和蒋介石写的那本日记一样,韩国现实中那么多问题,哪一个最后受益于据此拍出来的电影而得到了解决的?《南山的部长们》中朴正熙在青瓦台被美国人窃听了,现在尹锡悦都搬去龙山大楼了照样还是被美国人窃听,韩国的政治现状难道有因为一部电影的敢拍而得到丝毫的改善吗?

说到底,韩国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和蒋介石的日记就是一类东西。敢拍和敢写本身并不是手段,那就是目的,他们要的,就是你在看完之后发出的“知错敢认错,真不容易啊”这一番感慨。就是因为韩国改错的成本太高了,韩国政府无力也不愿承担,所以韩国的宣传系统才会如此发达,因为促进韩国社会的检讨过程止步于认错这个环节,本身就是推动它们发展的最大动力。

我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高兴的现象,我宁可成为一个在面对错误时并不总是敢于开口,但却会努力去改正错误的人,也不想变成一个可以坦承一切过错,但在行动上却迈不出二里地的人。

因为宣传改变容易,难的是如何把改变落实下来,总是挑容易的去做,这不是勇敢,只是另一种怯懦。

0 阅读:6

子焓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