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欧洲车企来说,裁员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今欧洲的车业出现大批量的整改。
去年stellantis就宣布了2025年1月5日开始裁员,并且本来慢慢的装配厂面临大规模的缩减。
就连一直稳步向前的奔驰目前也是在计划缩减开销的战略,就连福特也在去年的时候也是有限裁员4000表率。
德国车企专家也表示目前各大规模裁员将近五万,这种趋势有可能会持续到十年后。
也就是在2035年也会出现裁员热潮,仅仅是在德国,市面上的岗位流失占比例60%,并且高达18.9万。
一开始大家都认为是一件好的趋势,其实并不是,算是一种新型的职业危机。
其实很多行业人员分析过这类问题们,包括媒体也指出中国车企目前趋势很好。
尤其是在新能源车型上有了更大的开发,就像是手机型号一样不断的创新开拓,让消费者没有视觉疲惫。
而欧洲的车企目前来说执着于老品牌,并且都在使用燃油,其实和新能源汽车比较起来还是有很大的落差。
很多用户都表示欧洲的车缺少创新,就仿佛是被困在了一个漩涡一样,制造不出更创新的车型。
其实说到底中国国企也是度过了瓶颈期,目前来说慢慢的走出了国门,蔓延到了东南亚的市场发展。
比如说比亚迪这样的大品牌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控制,目前已经将工厂建设在了墨西哥,一年的生产量也是高达20万。
不仅仅是比亚迪,就连奇瑞也开始放弃美国市场,将工厂聚集到巴西,慢慢的中国的车企都在放弃依赖美国。
很明显对比起国外的车企市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获得了优势,放眼望去全国的新能源汽车其中多半都是属于中国的品牌。
如果美国对中国展开加征关税的冲击,那中国也完全不会受限制,完全是可以在其他国家打开新的市场的。
一开始中国品牌在欧盟上并没有主动权,甚至一直被打压,在2023年的时候在全欧盟的比例上占比将近20%。
去年一年的时间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上升,也就是说到今年为止,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在欧盟市场上会超过前三个国家的总和!
如今的中国新能源电车行业发展趋势很好,大部分的人都会优先选择电车,一方面是因为充电费比燃油成本低,并且也不会让客户有很大的负担,静音的很多功能都能够让乘客感觉舒服。
比亚迪在2024年全球销量排第四,2025年一季度其纯电销量便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销冠。
从2024年到2025年,比亚迪销量节节攀升,实现了从第四到销冠的巨大跨越。。
比亚迪在新加坡市场的成功,销量增长显著,并且出口到多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