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举行了会晤,其中托卡耶夫的一番话,值得我们注意。他说,哈萨克斯坦正在努力开发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即“中间走廊”。
而马克龙也表示赞同,称“法国愿为这条运输路线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中间走廊”与沿线国家发展伙伴关系非常重要。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
为什么说关于两人“中间走廊”的表态值得关注?因为中方也是同样的态度。
在上个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方曾宣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明确提到,中方将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托卡耶夫当时也参加了该论坛,在与中方领导人的会晤中,他也提到了“中间走廊”,他说,中哈已经签署了两项关于发展“中间走廊”的政府间协议,相信协议能在不久前的将来带来重大成果。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路线图】
中国、哈萨克斯坦以及法国,都同意建设跨里海的“中间走廊”,一个最主要的现实因素,在于中欧班列目前遭遇了变数,中欧班列需要朝着里海方向发展。在西方的制裁名单上,俄罗斯国家铁路公司榜上有名,所有中欧班列开到俄罗斯后,就不能再往前开了,只能转为其他方式运输。
目前大部分中欧班列都要经过俄罗斯,走北线才能抵达欧洲,而不经过俄罗斯,跨里海的中线和南线,则使用率较低。中线途经哈萨克斯坦,然后跨过里海,进入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最终通过土耳其进入欧洲;至于南线,就是多一个土库曼斯坦,从土库曼斯坦的港口的进入里海,后面都是一样的
目前来看,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一时半会是别想解除了,即使冲突结束,估计也要等很长时间。因此不论是作为中欧班列始发地的中国,还是中间的哈萨克斯坦,以及另一头的法国,都希望跨里海这条线尽快运作起来,三方都能获利。

【中欧班列需要朝着里海方向发展】
但有一点,跨里海“中间走廊”的建设,很可能会改变南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格局。南高加索是中亚通往欧洲的咽喉,具体来说,就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这三个国家,而长期以来,俄罗斯和伊朗一直控制着这个咽喉,并努力加强这种控制。
上个月下旬,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前往伊朗,与伊朗高层举行了会谈。俄罗斯外交部的通稿称,在传统的保密气氛中,俄伊讨论了全面启动“南北国际运输走廊”的相关事宜。另外,两国还就地区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协调,包括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问题、叙利亚局势以及“里海问题”。

【上个月下旬,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前往伊朗】
纳卡冲突结束后,亚美尼亚离心力的逐渐增强,让俄罗斯急于修复其在南高加索地区的影响力——一旦丢了亚美尼亚,那么俄罗斯在这里将失去最后的落脚点。所以哪怕是与伊朗合作,也得稳住该地区的局势。
至于“南北国际运输走廊”,则可以视作一个竖版的跨里海运输走廊,该走廊南起印度,然后经海路到伊朗,然后一路北上穿越南高加索以及俄罗斯境内的北高加索,最后再抵达欧洲。在高峰论坛结束后不到1周,“南北国际运输走廊”就被俄伊纳入讨论范围,很难说是一种巧合。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俄伊提到的“里海问题”,在2018年里海沿岸5国签署《里海法律地位公约》后,里海水下的资源分配问题早已得到妥善解决。那么现在俄伊要讨论的“里海问题”,到底是什么?
如果没有跨里海、横贯南高加索的运输走廊,那么中亚国家想进入欧洲,要么北上途经俄罗斯,要么南下途经伊朗,怎么都是绕不开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亚国家都是选择北上,依赖俄罗斯的运输通道,而中欧班列也是如此,北线用得是最多的。

【南高加索是中亚通往欧洲的咽喉】
而一旦南高加索被打通,跨里海路线得到进一步完善,那么欧洲就可以长驱直入进入中亚;同时对于我们而言,我们也多了一条可以进入欧洲的通道,避免北线一家独大,南北线形成竞争关系,那么最起码我们要交的过路费,估计就会便宜不少,而且还能降低地缘危机对运输路线的影响;至于中亚国家,他们则能够进一步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推动本国政治、经济、外交的多元化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之前要阻扰我们在中亚修各种物流基础设施,既是为了防西方,也是为了防东方。俄方之前一直反对的中吉乌铁路,一旦建成后,那么我们的列车就可以从新疆南部出发,一路经过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再到土库曼斯坦,然后卸货进入里海走轮渡。实际上,延宕整整25年的中吉乌铁路,就是跨里海“中间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未来跨里海运输走廊真的建成了,我们帮助中亚打通了通往欧洲的道路,这恐怕也意味着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以前中亚依赖俄罗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也的确没有选择,但是以后他们会有选择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