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顶级律所达辉律所一名员工被辞退后跳楼自尽离世。
根据其亲友介绍,该男生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法学院2017级法律硕士,毕业仅2年。他被达辉律所辞退后于8月31日选择结束了自己生命。
9月4日晚,达辉律师事务所发布悼文:达辉全体同仁对超杰的不幸离世感到无比悲痛与惋惜,沉重悼念超杰,并向超杰的家人致以最深切的慰问。根据达辉事务所发布的悼文介绍,超杰于2020年9月从某企业第一次加入达辉,次年3月离职去另一单位工作并于11月回归达辉团队。今年8月中旬离职前,超杰曾先后在达辉北京上海两地办公室工作。他聪明好学,勤奋努力,热心助人,在两地办公室都有非常熟悉的同事和挚友。噩耗传来,震惊之余,我们悲痛万分。他平和友善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每一位达辉同事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我们想念超杰。为超杰祈祷,愿逝去的年轻生命在天堂安息。
具体原因不知,但有几个共识:
比如顶级律所很卷压力大,收入虽高(起薪3万)但PUA严重。
而且律所还不像互联网那样,经常有员工出来闹,还有一堆大V盯着大厂的负面事件。
律师行业,从实习律师到初级律师这几年,困难程度真的超过想象。
比如实习律师,从薪资上来说(红圈和顶级top除外,但卷的程度令人窒息),以南京为例,月薪2000元遍地走,就这还要挤破头。
更过分的还有只给一千,甚至免费上班的,就为了师傅承诺给你挂证。
而且,有的师傅,给你挂证好像就给你大恩大德,恨不得你对她三叩九拜,感恩戴德。
做的工作,却不只限于本职工作,如立案,和当事人对线,归卷,和法官联系,有的师傅还会让你去负责他的私事,打扫卫生,给师傅拿快递,接送或辅导他们孩子,给他们写演讲稿,PPT甚至论文。
还有职场性骚扰!
好,就算多做点事就算了,可是大多数情况还要忍受无穷无尽的PUA,“你算了吧,你不适合做律师”;“你连这个都不会?”;“你觉得你能做律师吗”;“我对你很失望”;“你们学校怎么培养出你来?”;“想当年,我也给我师傅扫地干活,你怎么不可以”等等等等。
实习律师制度本来是传帮带的良善用意,但是现在却被发展为恶龙来钳制年轻律师的杀手锏。因为你必须在这个师傅或律所服务满一年,否则考核他不给你签字,你就没办法拿到执业证;或者干了一段日子,让你无法忍受,但是你为了过去实习时间不要被浪费,只能继续忍受,因为换个所,你的实习期就要注销重新计算,之前的时间成本就是沉没成本。
于是,实习律师制度成为众多师傅权力寻租空间。
好了,好不容易混到拿到证了。如果没有案源,只能继续做授薪,说白了就是一个有证的助理,大厂的996,在这完全不是事。007是常有的事,当事人找你,你老板就会让你去。此外,劳动法有的保障,律师行业就基本很难实现,典型的就是加班。此外,我见过很多律师还要陪老板顾问单位打牌等。
这个男孩儿去年从世辉离职去的达辉,世辉也是血汗工厂,有些合伙人极其情绪化、极其唯我独尊、极其擅长PUA!我离开世辉的那一刻基本是头也不回的拔腿就跑!这个男孩要不是一而再的被PUA、被伤害,也不至于如此。
律师行业现状是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优质案源”被垄断所导致的。律师行业本身就是商务服务业,大环境贫富差距小, 自然没那么多人选择在一个地方拼命。
太多人不了解律所了,绝大部分资源被极少数人掌控,他们就成了这个领域的王。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首先就要将自己手下的年轻人压榨到极致,精神控制就是压榨做好的方式。律所,讲法的地方最不讲法,维法的地方时时在违法。
所以,在这种地方工作,厚脸皮也是一种必要的精神。“脸皮厚”的本质,是看得开,钝感力强,不会把所有错误都归结到自己身上。很多高学历的朋友,一切都好,又自律又聪明又有天赋,可惜就是输在心态上,自尊感极强。
这种强自尊的心态,在外上学念书期间非常有优势,会通过和周围人的对比、以及不甘心的心态,来强迫自己不断努力进步,进入更高级的集体中,比如名校、名企。
但是,一旦进入外界环境不太受自主控制的阶段(比如工作,创业),这种心态和性格就容易吃瘪。
因为突然多了很多负反馈,比如职场PUA、业绩压力、低考评。这些结果往往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你能通过努力,把题做对得高分,通过刷题刷面经,进入好企业,但是无法控制自己的上司是不是奇葩,无法控制行业的动荡,无法控制各类人情世故和奇葩的甲方乙方。
脸皮薄的人,很敏感的人,就容易把错误归到自己身上,觉得是自己太弱太无能,这时要是还有个相对顺利的同龄人在周围,或者看到学历本不如自己的人居然混得更好,那更是晴天霹雳,让人无法接受。
这是很多高学历者致命却不自知的通病。
确实有的单位工作氛围很差,不把人当人看,老实人总是吃亏,必须对不公平做出反击,大不了出去从头再来,垃圾单位不要也罢,没有什么放不下的。走出去反倒是豁然开朗,千万不要委屈自己。律师是有独立人格的,为啥要把档案存在人才而不是律所,这就是为了个人独立作的最好安排,不受单位控制。
一群最懂法的人,干着最黑心的事,身为最底层律师的一员,何尝不是在老板pua与律所的人治之下,律所本应用法建立一个合理的规则,但他们却用法来规避,只想用法来维持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世界。
在当下的大环境下,红利逐渐消失,市场开始内卷,机会和坑位越来越少,大家都不容易。
不必太在意结果,因为结果不受自己控制,不要太在乎前人所谓的人生经验,因为他们可能都快混不下去了,工作生活也是一地鸡毛。
这世上没有那么多顺风顺水的人,比如大学期间所谓的各种牛人,工作后所谓的人生赢家,大部分都是加了层滤镜后被呈现出来的。
所以不要有太多压力,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最重要,即便清苦点,没那么多精彩,只要乐在悠然自得就好。
这件事情值得所有企业主警醒,95后劳动者已经不是可以随意压榨的一代人了,工资与尊严已经不是他们的期待而是他们的底线。
他们的父母多为70后,忍气吞声一辈子给他们攒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他们不像老一辈人,身后无一物,面对压榨只能忍气吞声。
信息爆炸时代下他们又受过良好的教育,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是深入人心的,想要再用信息偏差压榨他们的剩余价值是相当不理智的一件事情。
企业不要在谈工资的时候谈情怀,不要在谈法律谈制度时候谈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