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臧健和,1945年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许孟镇。2019年2月8日逝世,享年73岁,一位传奇企业家,被誉为“水饺皇后”。
从湾仔码头到国际餐桌的传奇
从单亲母亲到“水饺皇后”
1977年,32岁的青岛护士臧健和与华侨丈夫的婚姻变故,带着两个女儿回国时因资金不足的窘境被迫留置香港。初到香港时,她因语言不通、生活窘迫,只能推着一辆木制手推车在湾仔码头摆摊卖水饺。尽管面临南方人对北方水饺的陌生与质疑,她根据香港人的口味改良了水饺,使其皮薄馅大,深受欢迎,并创下六小时卖1000份的纪录。逐渐赢得口碑。一次偶然机会,日本百货公司老板的女儿一口气吃下15个水饺,促成品牌与日资企业的合作,产品包括水饺、煎饺、云吞等。但臧健和坚持保留品牌名称与独立性,最终以“湾仔码头”命名,寓意香港湾仔的起点。
臧健和之女片场:我又再次看到母亲当年的艰辛
两次关键转折:从街头小摊到国际品牌
1980年代,臧健和拒绝将品牌所有权让渡给日方,但通过谈判保留了“湾仔码头”商标、产品配方及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渠道。这一决策使品牌在香港冷冻食品市场迅速崛起,占据30%市场份额。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臧健和与美国通用磨坊公司合作,引入现代化生产线和国际化标准。此举不仅推动“湾仔码头”进驻内地市场,还通过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生产基地辐射全国,使内地销售额占品牌总量的90%。
口味的包容性
臧健和深谙中国饮食文化的多元性,针对不同地区开发特色口味:北方偏好韭菜猪肉,香港偏好绿甘蓝,广东则钟爱粟米馅。这种“一饺多味”的策略,让水饺成为南北通吃的文化符号。
品质与社会责任
品牌坚持“质量至上”,引进国际质检系统,并在内地建厂时优先雇佣下岗职工,提供数万就业岗位。臧健和曾表示:“香港和内地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回归初心:从“谋生”到“传承”
臧健和的两个女儿从海外学成后返港,大女儿协助管理家族企业,小女儿投身金融领域。她将品牌视为“留给女儿的礼物”。
臧健和始终怀揣“让饺子走向世界”的梦想。2016年,品牌赞助中国国家跳水队出征奥运;近年她提出开发南瓜苗馅等创新口味,目标是将中国饺子与汉堡、披萨并列全球美食。
时代印记:香港回归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1997年香港回归时,臧健和拒绝移民,坚信“吃饺子的人在中国,我不走”。她亲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融合,通过政策红利与市场洞察,将“湾仔码头”从地方小吃发展为年销售额超30亿元的行业巨头。其故事被媒体称为“一碗水饺见证一国两制”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