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李渊处死窦建德,格局太小,没有气量

龙志风我的历史很漫长 2023-05-24 09:16:22

621年,窦建德死前,痛斥李渊:“忘恩负义,不讲武德”。李渊杀窦建德,未免格局太小,没有气量,令人所不齿,后果也相当严重,差点坑死李世民。

619年,河北传来消息,6万唐军溃败,大将李绩、李神通、魏征、同安公主被俘虏。李绩被俘不要紧,李神通、同安公主都是自家人,李渊不得不救,便派人去联络窦建德。

窦建德,隋末农民起义首领,奉行“仁政”,关爱民生,在河北威望很高。李神通出兵攻打宇文化及,中途受挫;窦建德则灭了宇文化及,为隋炀帝复仇。

唐朝出兵河北,与窦建德产生矛盾,大将李绩、李神通出兵挑战,结果被窦建德一顿暴打,全部被俘虏。

对待俘虏,窦建德一向的做法是笼络人心,给他们安排官职,即便不愿意投降也没关系,发放路费回家,并不阻挠。

李绩被俘虏,窦建德让他继续守卫黎阳,结果李绩逃走,回到唐朝。窦建德的部将不满:“夏王,杀了李绩全家吧,李神通、同安公主也处死算了。”

窦建德笑了笑:“李绩本来就是唐朝臣子,他跑回去很正常,是忠臣,我岂能杀他父亲呢?”

李绩的父亲、李神通、同安公主都得善待,窦建德给他们安排上等旅馆,每天好酒好肉招待,生活很有滋味。窦建德看来,李神通、同安公主不是“俘虏”,而是他的“客人”。

河东刘武周、宋金刚、尉迟恭南下,且得到突厥骑兵协助,齐王李元吉被打得落花流水。李世民督师前线,采取“持久战”模式,正在拼消耗,李渊压根无力对付窦建德。

李渊主动示好,双方签署协议,约定为兄弟。窦建德很爽快,当即释放李神通与同安公主,让他们回到长安,与李渊团聚。

621年,李世民率13万大军东征,讨伐王世充。洛阳城下,李世民痛斥:“反贼王世充,为何不投降,阻碍朝廷统一,天理何在。”

王世充回复:“你父亲李渊也是隋朝臣子,杀了皇帝杨侑,你有什么理由说我呢?识相点,赶紧回去,我们互不侵犯。”

打完口水仗,李世民开始发动进攻,结果遭遇悍将单雄信包围,若非尉迟恭赶来救援,李世民估计就领饭盒了。

洛阳城高池深,强攻不行,李世民采取“围点打援”战术,派兵去攻打王世充的粮食运输线,试图饿死城内守军。

王世充无法打通粮道,便派人向窦建德求援。谋士凌敬建议:“唐军虽然强大,但受挫坚城之下,并非不可战胜。夏兵人数虽多,但素质不行,无法正面与唐军厮杀。想要击败李世民,只有攻取河东,断粮道,并联手突厥杀入关中。”

不得不说,凌敬确实猛,如果窦建德采纳他建议,估计唐朝就麻烦大了。可惜的是,窦建德没有听从,他不想过分激怒李渊,只想帮助王世充渡过难关而已。

窦建德目光有限,结果在虎牢关战败,被李世民突袭,成了俘虏。窦建德押送到长安,李渊连一句客套话都没有,直接下令斩首,随从部将也杀光。

临死前,窦建德痛斥李渊,说他忘恩负义,没有武德。李渊家人被俘虏,窦建德善待他们,没有将其视为“俘虏”,而是当作“客人”。李渊就不一样,二话不说就砍了窦建德,也是醉了。

那么,为何李渊要杀窦建德呢?很简单,李渊底气不足,他畏惧窦建德。从法理角度看,窦建德建立“夏国”,比李渊的“唐朝”更具有合法性,至少对隋朝而言是如此。

李渊与杨广是老兄弟,镇守河东,防备突厥。结果呢?李渊乘人之危,非但不救援隋炀帝,还率兵攻入关中,杀了杨广的孙子杨侑,自立为帝。如此,对隋朝而言,李渊就是“乱臣贼子”。

窦建德不一样,宇文化及杀害隋炀帝后,他打着“复仇”旗帜,灭了宇文化及一家。其次,杨广的孙子杨政道、夫人萧后都落入他手中。窦建德善待隋朝皇室后裔,平日面见以臣子礼仪,还将他们送去突厥,与义成公主团聚。

李渊底气不足,故而对“十八路反王”首领大多处死,即便主动投降也不行。薛仁杲、李密、杜伏威、李子通、萧铣、窦建德,一个也逃不了。

李渊杀害窦建德后,还打算屠戮河北投降将士,影响很恶劣。622年,刘黑闼率800兵马反抗,一个月不到就恢复了窦建德领地。李元吉、李绩、李神通、薛万彻、薛万均、王君廓、李艺等名将,都被刘黑闼暴打,罗士信则被处死。

李世民出击,亲自对决刘黑闼,结果被反包围,压着阵地中心。关键时刻,还是尉迟恭杀来,否则洺水河畔,就成了李世民的坟场。后来,刘黑闼退往突厥,继续袭扰唐朝,李建成出马才最终搞定。

窦建德在河北深得民心,民众自发建立“夏王庙”供奉,香火不断。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以及唐朝中期的“河北三镇”割据叫板朝廷,与此不无关系。

李渊正确做法,可以册封窦建德,给他“虚职”,以此笼络河北民心。只要严加看管,窦建德也折腾不起来。也可以效仿王世充故事,制造被刺杀假象,或者无疾而终,再办一场厚重葬礼,亲自吊唁,做足了工作,岂不美哉。

参考书目:《新唐书》

0 阅读:37

龙志风我的历史很漫长

简介:说你喜欢的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