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拉“跑路”细节:换车扔手机,14名随从帮忙,事发前守卫被撤走

大国知史 2024-11-05 09:55:20

英拉·西那瓦,这位曾经令全球瞩目的泰国首位女性总理,在2011年闪亮登上政坛,成为泰国最年轻的政府首脑。

然而,这个充满希望的开端并未能持续太久。

不到六年的时间,她从巅峰迅速跌落,并以匆匆的逃亡结束了政治生涯,最终流亡海外。

英拉的故事里,不仅有家族荣誉的羁绊和政治斗争的算计,更有一个女人在动荡政坛上搏斗的悲喜剧。

她如何从总理职位到被迫流亡?这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政治斗争和阴谋?

英拉的政治传奇

英拉出生于1967年,是泰国著名的西那瓦家族的后代,而细数起来,她身上还流淌着中国人的血脉,据悉,英拉祖籍是广东梅州。

这个所谓的西那瓦家族在泰国商界和政界享有极高的声望,这既是英拉从政的起点,也是她日后遭遇政治风暴的源头之一。

英拉的哥哥他信·西那瓦曾任泰国总理,以其亲民政策和大胆的经济改革,一度赢得广泛支持。

然而,2006年,一场军事政变使他信被迫下台,并流亡海外,开始了其长达十多年的政治流亡生涯。

可以说,英拉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她哥哥的政治遗产所塑造的。

她在2011年当选总理时,背负的不仅是自己作为首位女性总理的期望,更是家族复兴的重担。

英拉的从政道路并非典型的政治家成长轨迹。

她最初的职业生涯集中在商界,担任家族企业的高管,缺乏实质性的政治经验。

2011年,她在为哥哥辩护和为家族代言的名义下,迅速成为泰国为民党的总理候选人。

凭借着家族的影响力和他信的强大政治基础,英拉在大选中赢得压倒性胜利,成为泰国首位女性总理。

然而,英拉的执政历程是一场复杂的政治冒险,她上台时面临的政治局势异常复杂。

她的胜选被广泛认为是代表流亡中的哥哥他信·西那瓦的政治回归。

作为前总理,他信在2006年被军事政变推翻后流亡海外,但依然通过家族和亲信在泰国政坛保持重要影响力。

英拉的上台被解读为他信势力的延续。

尤其是在为民党的政策议程上,她明显延续了哥哥的“民粹主义”策略,试图通过大规模社会福利政策来巩固底层民众的支持。

然而,这种家族政治的延续引发了反对派的强烈反弹。

反他信阵营,包括保守派精英、军方和城市中产阶层,长期对他信家族的影响力抱有戒心。

尤其是以“黄衫军”为代表的保守派和军方,他们认为英拉的政府有意通过修宪和特赦来为他信开辟回国之路,甚至恢复其政治权利。

这种怀疑使得英拉始终处于反对派的强烈压力之下,政治斗争不断升级。

例如,2013年,英拉政府提出《特赦法案》,企图赦免政治犯,其中包括她的哥哥他信。

这一举措激怒了反对派,认为此举是为他信“量身定做”的,意在为其重返泰国政坛铺路。

大规模的抗议随之爆发,最终演变为全国范围的政治危机,严重削弱了英拉的执政基础。

大米收购案风波

泰国首位女总理英拉,跑路时堪称好莱坞大片:换车扔手机,14名随从帮忙,事发前守卫被撤走。

那么这位泰国首位女总理,缘何在上位之后,引起众多民愤,甚至步哥哥后尘,流亡海外。

面临国内的政治分裂与社会动荡,英拉试图通过经济改革和推动和解的政策来缓解国内的矛盾,然而,政策的实施却屡屡遇阻。

她推出了多项经济刺激计划,试图振兴经济,增加就业,尤其是大米收购计划,意在提高农民的收入。

英拉政府决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农民的大米,试图以此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并赢得政治支持。

然而,这一计划最终成为她的致命伤。

大米收购案导致国家财政巨额亏损,市场上滞销的大米堆积如山。

更为严重的是,腐败现象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屡屡出现。

大量政府官员从中牟利,甚至有传言称,一些大米根本没有从农民手中收购,而是直接进入了某些高官的腰包。

很快,泰国的财政赤字迅速增加,大米政策成为反对派攻击她的利器。

2014年年初,宪法法院裁定英拉在大米收购案中存在渎职行为,并要求她下台。

这一决定看似法律裁决,但实质上是保守派力量与英拉之间的政治博弈。

宪法法院一向被认为与军方和保守派关系密切,因此这一裁决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一次“合法化”的政治清算。

事实上,大米收购案的影响远不仅限于泰国国内市场。

该政策推出后,泰国的大米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价格优势,出口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印度和越南等竞争对手迅速填补了泰国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剧了泰国国内的经济压力。

这种经济上的挤压,使得英拉政府在民意支持上遭遇滑铁卢。

而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在一边是大米收购案酿成的财政赤字。

一边却是堆积如山的大米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时,反对派趁机把所有的矛头指向了英拉。

大米政策仿佛成了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陷阱,不仅削弱了她的政治支持基础,还直接导致她面临法律上的追责。

另外,英拉政府面临的法律挑战不仅仅是大米收购案。

宪法法院还裁定她在2014年擅自调动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的行为违宪,并借此进一步削弱她的政治地位。

这一系列的法律裁决加速了英拉政府的垮台。

然而,这都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英拉的下台与她的政治倾向也有莫大的关系。

比如,英拉政府的民粹主义政策主要针对农村和低收入群体,而城市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则对这些政策感到不满。

她所推行的经济政策被认为是在通过财政补贴来拉拢农村选民,这不仅加剧了城市与乡村的对立,还引发了泰国社会的深层次阶级矛盾。

自英拉上台后,支持她的“红衫军”主要是农村和底层民众,他们与反对派“黄衫军”,那些主要是城市中产阶层和保守派之间的对立更加尖锐。

政治纷争的表面现象背后,是两大阶层对泰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截然不同的期待。

红衫军希望继续推进他信家族主导的改革政策,以实现更多的社会福利和经济机会。

而黄衫军则担心民粹主义政策会导致国家财政破产和政治权力的不公分配。

2013年底至2014年初,反对派发动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正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体现。

这些抗议活动导致了泰国政治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并为2014年5月的军事政变铺平了道路。

英拉的逃亡之谜

然而,就在2017年大米收购案的审判即将到来之际,英拉突然消失,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她的出逃计划经过了周密的安排,甚至堪比好莱坞电影的情节。

首先,英拉换车并且扔掉手机,以避免被电子追踪。

她的随行团队多达14人,在一路上为她提供帮助,确保逃亡计划顺利实施。

最为耐人寻味的是,事发前负责保护她的守卫被突然撤走,为她的出逃提供了便利。

有分析认为,这一切并非偶然。

英拉的逃亡背后可能得到了某些内部人士的“暗中帮助”。

尽管军方和政府一再声称他们并未参与其出逃的安排。

但一些内部人士透露,在英拉出逃的前几日,有迹象显示,她的动向受到了“有意忽视”,甚至可以说是默许。

可以想象,政坛中的力量角逐和妥协已然将她的命运注定,出逃或许是她唯一的选择。

更为吊诡的是,英拉最终辗转流亡至迪拜,与同样流亡海外的哥哥他信会合。

这个安排似乎早有预谋,而迪拜这一“流亡者之城”也再次成为西那瓦家族的“避风港”。

在外界看来,英拉的“跑路”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政治博弈的结果。

虽然流亡海外,但英拉并未完全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她和哥哥他信继续通过社交媒体和一些海外的公共平台发声,抨击泰国政府的政策,并为红衫军的支持者鼓舞士气。

尽管她身处国外,但依旧在泰国政坛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尤其是其流亡的背景,更让她在国际舞台上受到更多关注。

英拉在流亡期间也试图重塑自己的形象,向外界传递她的改革理念和执政主张。

她曾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言,探讨经济政策和政治改革的议题。

甚至有媒体称她为“泰国的阿基诺夫人”,因为两者都有着因家族而涉足政坛的相似命运。

然而,这种“平行对比”未免显得有些牵强。

因为尽管英拉与阿基诺夫人一样都因家族政治而起,但英拉的故事更多的是关于失败和逃亡,而非胜利和重生。

2023年,在英拉坚持为自己沉冤昭雪之下,泰国最高法院最终宣布对其进行的指控是无效的。

英拉的故事仿佛是一场华丽而又残酷的戏剧。

她从商界的高层跃升至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位置,再到被迫流亡,这其中有太多的阴谋、斗争和宿命的味道。

或许,英拉的一生正如她自己所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但命运让我站到了风口浪尖。

这句话不只是她个人的写照,也是对泰国政治现状的深刻写照。

0 阅读:771

大国知史

简介:世界万花筒,五彩斑斓任你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