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撤退台湾后,60万去台老兵是怎样消亡的?如今怎样了

大国知史 2024-12-19 10:07:02

1949年,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被打得溃不成军,最终蒋介石只能率60余万残部退守中国台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明面上被称为“荣民”的去台国军却越混越惨,以至于逐渐沦落到了被遗忘的境地。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彻底消亡,过往的身不由己、心酸血泪终将被黄土掩埋。

那么去台老兵所受之苦究竟错在谁呢?

“荣民”的困境

1949年,在解放军高歌猛进的攻势下,国民党军队被打得丢盔弃甲,蒋介石纵有万般不甘,也只能接受兵败如山倒的现实。

但在老蒋看来,国民党狼狈逃到中国台湾并不意味着两党的较量走到了终点,此后经年,他从未放下过“反攻大陆”的执念。

彼时蒋介石手中最大的底牌,正是他从大陆带到中国台湾的60余万残部。

然而对于这些被蒋介石视为“家底”的去台国军而言。

“反攻大陆”只不过是一句毫无意义的口号,比起背井离乡的苦闷心酸,老蒋的野心显然太过空泛。

毕竟蒋介石是拖家带口地去了中国台湾,愿意追随他的亲人故交基本都围绕在他的身旁。

但更多的普通国军却是孤身一人被带到中国台湾的。

这些人的父母妻儿还在大陆苦苦等他们回家,可那道浅浅的海峡却成了他们终其一生都无法跨越的天堑。

更可悲的是,进入50年代蒋介石为了支撑自己的野心,大肆征召年轻新兵入伍却无力负担膨胀的军费,最终做出了裁撤老兵的决定。

被迫退役的老兵们虽然被老蒋冠上了“荣誉国民”的称号,但这样空泛的头衔并不能为他们解决现实的困难。

一来这些人生于战争年代,大多数人除了打仗之外别无所长,在中国台湾又无依无靠,一旦离开了部队,恐怕吃饱穿暖都是一大难关。

再则就算他们有心自谋生路,语言不通、环境不熟、土著排外等困难仍旧摆在眼前。

若无人帮扶,他们根本无法真正在中国台湾立足。

更重要的是,蒋介石虽然给“荣民”发放了相应的福利,但并非所有的退伍国军都能成为“荣民”。

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老兵才能享受到优待。

因此大部分被带到中国台湾的国民党老兵,不但要忍受背井离乡之苦,而且终身都难以融入中国台湾社会,是永远都格格不入的“外人”。

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野心家们,对老兵们的遭遇会作何感想呢?

逐渐被遗忘

率60万大军败逃中国台湾后,蒋介石野心勃勃,“荣民”却生活困苦、内心荒芜,去台老兵们的路究竟在何方?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直接造成去台老兵困境的“第一责任人”必然是蒋介石。

若不是他兵败后贼心不死,这些人根本不必去往中国台湾,也就不会有余生的悲惨。

只可惜老蒋这个人向来以自我为中心。

他住在豪华官邸享受天伦之乐时,惦记的只会是“反攻大陆”的幻想,底层老兵的困境想来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被蒋介石视作接班人的蒋经国倒是比他爹有良心,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至少真的为“荣民”群体做了些实事。

事实上,蒋经国对于这些老兵的情感非常复杂。

一方面,蒋经国深知这些人对国民党的贡献不小,即便国民政府最终狼狈垮台,也不能否认将士们曾为“蒋家王朝”的江山出生入死。

然而与此同时,蒋经国又不得不警惕“荣民”群体。

毕竟这些人虽然算是老兵,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退役时仍正值壮年,若不能妥善管理,很容易演变成危害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

更何况很多老兵退伍后发现孤身一人难以生存,所以他们聚集到了一起,共同开垦荒地、搭建房屋组成了“眷村”。

俨然成了一股独立于中国台湾土著之外的新势力。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蒋经国1957年开始主管退役官兵的安顿工作以后,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以改善“荣民”们的处境。

其中最为人称颂的当属,蒋经国考察实际情况后,利用政策扶持和个人影响力开起了农场和工程公司。

这既能给老兵提供就业机会,又能促进中国台湾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荒地开垦,可谓是一举两得。

然而,随着中国台湾公共设施建设日渐完善,以及“荣民”群体逐渐衰老、失去了劳动价值,官方和社会对他们的态度日渐冷漠。

更有甚者,言辞犀利地指责这些老兵是“难民”和“寄生虫”。

完全忘记了当年他们是否愿意来到中国台湾,后来又对中国台湾的公路建设、农业生产等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面对有心之人泼来的脏水,老兵们也曾义愤填膺地回怼反击。

只可惜,近些年来这种声音越来越微弱,因为他们难逃逐渐消亡的厄运,这是为什么呢?

终将消亡

1987年春天,台北街头曾有一群义愤填膺的中老年人。

他们统一穿着带有“想家”字样的衣服,聚集在中国台湾设置的“立法院”门口请愿。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老“荣民”,即便在中国台湾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也无法完全融入社会,娶妻生子、组建家庭更是一种奢望。

几十年如一日的孤独困苦,让他们想落叶归根的愿望愈发强烈,这才有了来势汹汹的集会活动。

当然如此规模的请愿活动之所以会爆发在80年代末。

离不开此时两岸关系有了缓和的趋势,特别是大陆方面一直非常积极地推动两岸关系解冻。

只可惜国民党始终执迷不悟,“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代表了其强硬的态度。

这彻底激起了老兵们的反抗精神,他们要为自己争取一条回家的路。

这40多年里,身在异乡的孤独、受人排挤的愤慨、对父母妻儿的牵挂等诸多复杂情感,在此刻都汇聚成了一句话:“我要回家!”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民国至当代,国民党从来不会倾听人民的声音,他们只有在形势迫在眉睫之时才会做出让步。

这种冥顽不灵投射到本次事件就是,直到1987年底蒋经国才宣布:

“基于人道立场,开放老兵探亲。”

此后不过半个月的时间,10万张申请表就被老兵们尽数领完,他们中的少数幸运儿很快就踏上了期盼多年的返乡探亲之路。

但更多的人却因为名额有限、经济困难、卧病在床等现实因素,终身都未能重返大陆,家乡的父母妻儿成了他们永远的牵挂。

现如今还幸存的去台老兵至少也到了耄耋之年,他们能做出的挣扎日渐微弱,仿佛被榨干价值后再被野心家遗忘在角落就是他们的宿命。

当年被蒋介石带到中国台湾时他们多是正值壮年的官兵,但几十年光阴转瞬即逝。

他们的无可奈何和过往贡献,已经逐渐被国民党和中国台湾社会遗忘。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老“荣民”就会全部身归黄土,他们的辛酸悲苦也将随之彻底消失。

归根到底,这些老“荣民”都是蒋介石以及国民党实现野心的牺牲品,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间,他们都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是真正的苦命人。

惟愿海峡两岸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让这种血脉同胞分隔两岸的悲剧不再重演

0 阅读:27

大国知史

简介:世界万花筒,五彩斑斓任你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