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以洪希厚是农村妇女,劝他离婚,张治中:她是我孩子的母亲!

兴衰五千年 2023-11-27 14:34:29

前言

在家外,张治中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回到家里,张治中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虽然,张治中的夫人洪希厚不是什么大家闺秀,但两人却非常恩爱。洪希厚给了张治中夫人的温暖;张治中则给了洪希厚丈夫的关爱……

曾经,一些国民党的军政要员劝说张治中和农村妇女的夫人洪希厚离婚,但张治中说什么也不肯,并态度认真地请他们以后不要再开这样的玩笑!

张治中:抛弃了她,我将来何以向子女交代

1966年后,张治中的处境变得艰难了起来。8月的一天,一些人突然闯进张治中家里,问:“你是什么人?是什么历史?”

听了那些人的话,张治中从靠椅上颤抖着站起来,愤怒地说:“我的历史,你们可以去问毛主席和周总理!”

看着家里变得混乱不堪,张治中的夫人洪希厚非常难过,望着丈夫没有说话,默默地将家里收拾好。

后来,得知张治中家的遭遇后,周恩来总理非常生气,对那些人说:“你们年轻人不知道,张治中三到延安。重庆谈判时,张治中先生亲自迎送毛主席,保证了他的安全。他是我们的朋友,不是敌人!你们不要再去了!”

在周恩来总理的保护下,张治中一家人的生活安定了许多。此时,张治中的身体却出了状况,而洪希厚则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丈夫和孩子们。

1968年,张治中身体越来越不好。10月17日,在病重期间,张治中写了一份遗嘱:“我的病体时不行了,人生七十就算古稀,我已年近八十,自无遗憾……解放后,在共产党、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一切都已经超越孙中山先生的理想,在这方面,我也是毫无遗憾的。”

1946年4月6日,张治中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当天晚上,周恩来总理便来到张治中家里,看望了洪希厚和她的孩子们,并当面询问了她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安慰他们要一切向前看。

得知张治中的女儿仍然在河北张家口的一个农村插队时,周恩来总理当即对有关人员说:“你们想办法把张先生的小女儿调回北京,张夫人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将女儿调回身边,也便于照顾她的母亲。”

很快,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张治中的小女儿回到北京,并在北京安排了新的工作。

4月9日,张治中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周恩来总理亲自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那段时间,洪希厚心里非常难过,经常望着丈夫张治中的遗像发呆,仿佛丈夫张治中并没有走远……

早年间,洪希厚和张治中一样,都是出生在贫苦家庭。唯一不同的是,洪希厚的父母都是农民,而张治中的父亲是一个手工业者,但他的祖父也是农民。

为了改变张治中的命运,父亲起早贪黑地干活。在6岁那年,父亲将张治中送到私塾里识字。16岁的时候,张治中在“吕德胜号”商铺里做了学徒。

后来,张治中先后在扬州的盐务缉私营充过备补兵,在安庆巡警局当过备补警察,后入扬州巡警教练所受训了3个月后,成为了一名正式警察。

1909年,按照当地洪张两姓联姻的习俗,洪希厚嫁给了当警察的张治中。这一年,洪希厚17岁,张治中19岁。

婚后,张治中在外闯荡,洪希厚则留在家里,不仅照顾体弱多病的公婆,而且照顾年幼的小叔子们。

后来公婆先后去世,张治中因在外面无法赶回,在料理了老人的后事后,年仅23岁的洪希厚带着一个7岁的小叔子张文心,回到娘家艰苦度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治中逐渐表现出了他的军事才华,先后毕业于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后来,在北伐战争中,张治中陆续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等职。

1928年7月,张治中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此时,张治中已经成为了国民党的一位高级军官。

那时候,在国民党中有许多高级军官都是三妻四妾,有的干脆换了富家小姐当老婆,而张治中和夫人洪希厚却依然相濡以沫。

因此,在碰面的时候,国民党的不少要员便和张治中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劝他和洪希厚离婚,另娶出身高贵的小姐。

刚开始,张治中只是笑着没有反驳。后来,听得多了,张治中便请他们以后不要再开这样的玩笑,并认真地对他们说:“她是我孩子的母亲,也是我的家乡人,抛弃了她,我将来何以向子女交代,何以面见家乡父老?”

1929年,张治中被任命为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

任职期间,张治中发现有些学员吃喝嫖赌,无所不能,便决定开一次全员大会,对他们进行教育。

那天,张治中带着夫人洪希厚,来到会上。由于洪希厚穿着普通,看起来就是一个农村的老太太。面对这一幕,学员们开始议论纷纷。

这时,张治中站起来,大声说:“我可以告诉你们,这是我的夫人!”

听了张治中的话,学员们都非常诧异。紧接着,张治中又说:“很多人劝过我离婚,但是我都告诉他们了,她是我孩子的母亲。我跟她离婚,怎么对得起她给我养育的儿女呢?而且我们的婚姻是父母定的,我又怎么对得起我的父母呢?”

张治中说完后,学员们都鸦雀无声。接着,张治中继续说:“你们当中有些人花天酒地,为所欲为,这很不好。论军衔,我比你们高;论薪水,我比你们多,可我就不这样,不能自以为有权有势,就能乱来。这位是我夫人,结婚二十年了,我们从未红过脸,有过口角,我也从未寻花问柳,想过添房纳妾。这些,我夫人可以作证……”

面对张治中的现身说法,学员们都深受触动。此后,学校的氛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洪希厚不懂张治中的工作,只知道那是国家大事。因此,洪希厚从来不干涉张治中的工作,也不乱发表意见,只是默默地支持着丈夫,为他准备好需要的衣服,做好美味的佳肴。对此,张治中非常感激,对妻子也关怀备至。

然而,在得知张治中的四弟张文心也要去淞沪抗日战场时,洪希厚因心中牵挂,还是和张治中开了口。毕竟,张文心是洪希厚从7岁带大的,既是嫂子,但更像是母亲。

于是,在见到即将奔赴淞沪前线的张治中时,洪希厚请求道:“开战时,让文心留在你身边,好吗?”

想到这是夫人洪希厚第一次开口,张治中本不愿意拒绝,但在想了一下后,还是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仗一打起来,是不分前后的。这次去上海,我已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作为一名军人,文心也应当如此。”

这次以后,洪希厚再也没有开口求过张治中任何事情。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民党便撕毁了来之不易的和平协定,全面内战爆发。仅仅三年的时间,国民党军队便先后在辽沈、平津和淮海战役中溃败,不得不向共产党“求和”。

1949年 4月,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来到北平,和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共产党团举行了谈判。最后,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南京政府拒绝在双方代表团达成的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想到蒋介石不会放过张治中等国民党代表团成员,周恩来便请他们留下来,一起建设新中国。然而,张治中却因为夫人洪希厚和家人都在南京,而举棋不定。为了安定张治中的心,周恩来亲自指挥将洪希厚和孩子们接到北平。

那天,洪希厚等人乘坐的飞机到达北平时,张治中激动地对周恩来说:“恩来先生,你真会留客呀!”

就这样,洪希厚和张治中在北平团聚。之后,一家人便一直生活在一起。

1969年,张治中病逝。1976年,洪希厚去世。

算起来,从洪希厚和张治中结婚的那天起,一直到张治中离开人世,两人恩爱相守了67年,不离不弃,让人羡慕,更让人敬佩!

1 阅读:231